征航南极圈(t)~再探玛丽伯德地冰雪世界(第2页)
澳大利亚科考队的队长珍妮冷静地说道。
经过一番调试,队员们确定了自己的位置,继续朝着目的地前进。他们不知道,这只是他们在玛丽伯德地遭遇的第一个挑战,更多的困难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
在穿越一片广阔的山地冰原时,科考队员们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冰川裂缝。裂缝深不见底,散发着阵阵寒气,让人望而生畏。
“等一会,我再看看情况,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们得小心一点。”
潜龙蹲下身子,认真仔细地观察着裂缝四周范围内的情况。
“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一名年轻的中国科考队员小王紧张地问道
“有这个可能。这种冰川裂缝有时候会突然扩大或者发生坍塌,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安全的穿越方法。”
潜龙沉思片刻后说道。
就在队员们商量对策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咔嚓咔嚓”的声响从冰川裂缝深处传来。声音越来越近,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靠近撕裂这片冰区。
“快跑!”
潜龙大喊一声,带领着队员们迅速往回跑。他们的行动还是慢了一步。只听见一声巨响,冰川裂缝发生了坍塌,巨大的冰块从上方向下四处坠落下来。队员们惊恐地看着眼前的突然发生的一切,大家奔跑着闪躲着…,幸运的是,他们及时逃离了这片危险区域,没有一个人员伤亡。但这次意外更让他们意识到,玛丽伯德地的危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玛丽伯德地位于南极洲的西南部,地理经纬度范围大致在南纬73°~85°与西经100°~150°之间。这一地区西起罗斯海,东至埃尔斯沃思地,是南极大陆西部的重要区域。玛丽伯德地的核心区域坐标大致为南纬80°45'和西经132°42'之间。
在海拔高度上,该地区的平均海拔为800~2000米,沿海部分有若干高峰超过3600米。玛丽伯德地的面积大约是160万平方公里,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无主地区之一。
玛丽伯德地的地貌具有两方面独特的特征,首先,反映在山地地形上,区域内有许多山地分布,埃尔斯沃思山脉贯穿其中,文森峰是该地区的最高点,海拔高度达到了5140米。其次,还有冰盖覆盖,这里冰层的厚度达到了640米,沿海部分多为高耸的冰崖,这使得船舶难以靠近登陆。其次是存在着特殊的地质现象,冰盖下存在地热活动,热地幔柱被认为是影响冰盖变化的重要因素。这种地质特性导致冰盖在短时间内会出现显着的上升或下降现象。
在生态与环境上,玛丽伯德地因为其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冰盖下存在湖泊和水流,为研究南极冰盖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此外,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低,但仍然有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物种存在。
玛丽伯德地是南极洲最具特色的区域之一,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地质活动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和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区域。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午时一点多科考队员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冰川深处一片相对平坦的坡地区域,阳光从云层中透射出煦暖的光芒来,满山坡熠熠生辉。这是一处非常适合休息和露营的地方。
潜龙用英文说道:
“伙伴们都辛苦啦,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宿营吧。大家先好好休息,吃午饭吧。”
中澳一行八个人和三个智慧极地机器人便纷纷停步驻足,放下身上携带的便携科考设备休息了。
潜龙快速地观察了这遍坡地的四周环境状况后,他拿出专用的极地压缩饼干边吃边指挥着三个智慧极地机器人,选择了一处略微平坦的避风点清除表层积雪,并挖出了一个可容纳八个人的雪窝并搭设好极地专用户外宿露抗风雪耐寒冷的仿生凝脂物帐篷。
半个小时左右,这个帐篷就迅速地搭好了,中澳两国八名队员兴高采烈地进了帐篷,各自拿出身上背包的压缩睡袋及防寒垫就席地而坐,而澳方和中方共两名女队员则在这处大帐篷中又特意设置了两个人的私密间留两个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