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漫游者龙 作品

南极科考返航记~(n)~穿行马鲁古海与苏拉威西海(第2页)

马鲁古海是一片资源丰富但地质活动频繁的海域。其地理位置和经纬度范围明确,海洋资源包括渔业、矿产和生物多样性。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频繁的地震活动使得该地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自然灾害风险。

马鲁古海作为印度尼西亚重要的海域,不仅是渔业资源的宝库,也是科学考察的重要区域。以下是一些在马鲁古海及其周边区域的科考发现和研究进展:

其地质构造特征如下:板块俯冲与构造演化,马鲁古海位于西太平洋板块边界,是一个典型的板块俯冲带。研究表明,马鲁古海板块向东下插于哈马黑拉岛之下,向西下插于桑义赫弧,形成了双向俯冲汇聚带。这种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区域成为研究板块俯冲和地壳演化的理想场所。

洋壳消失与岛弧形成:马鲁古海的洋壳板块已经基本消失,其区域内的哈马黑拉弧和桑义赫弧是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这种地质活动不仅塑造了该区域的岛屿地貌,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海洋水文与动力特征上,中层贯穿流,通过潜标观测,研究团队发现马鲁古海存在一支中层西边界流,源自赤道西太平洋,主要携带南极中层水,通过塔劳岛附近进入马鲁古海。这一贯穿流的存在对区域海洋环流和物质输运具有重要意义。

棉兰老流的季节性变化上,棉兰老流在北半球冬季向南入侵马鲁古海后向东折返,形成北赤道逆流的源头;而在夏季则向北退却,在塔劳岛附近直接转向东。这种季节性变化揭示了区域海洋动力学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