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母 作品
第882章 走失的孩童
赵副连长手中正在弄的,是李宁通过后世空军常用的战术之一,a射b导,经过适当的改装和删减后,弄出来的新式战术,被李宁简称为信号接力。
具体为1号无人机前出执行任务,后面还跟着一架无人机,它为2号,其中后者搭载着飞在前面1号无人机的控制器。
后方的无人机操作员,同时操作两架飞行器,其中2号机是正常控制,主要问题在1号机上。
发给前者的控制信号,会先发送到2号机的处理器,随后经过快速的处理,通过他搭载的1号机控制器,将指令发送出去。
它的好处是难度不高,依靠战士们手中的东西,经过改装勉强能够用。
缺点自然是不靠谱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叫它是自个儿手搓出来的呢,小作坊还想和大厂搞一样的质量?那不是在开玩笑吗?
所以还要上一道双保险,李宁选择的办法是出发之前,在1号机内部提前编好一道程序,一旦出现指挥信号中断的情况,它会按照之前飞过的路线再飞一回。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设置编好的程序,让无人机往前飞10公里,然后转头再飞回来。
先别管其他的,反正战士们对这两个战术的评价都不差,毕竟战场上,有些东西勉强能用就行。
至于说性价比,可靠性?一个是上级考虑的事情,另一个多准备几架无人机不就完了?
战场上效率是第1位的,其他的全部靠边站。
其实最开始,李宁是想将这个战术先教给空军,因为他本来就是空军的东西,现在教给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物归原主了,但想想就会发现用处不大。
空军最先进的空空导弹,不过是霹雳八和霹雳九,它们都属于近距离格斗的,属于是射程比航炮远一些,但都差不多能看到对方。
这个时候提出a射b导的战术用处,只能用小来形容,至于说陆基和海基的防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