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降还是不降(第2页)
余乐摇摇头,说道:“我没念过书,不会执笔写字。”
罗庆刚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目光中带着几分不屑:“先帝在世时就要求我们识汉字,读汉书,说汉话。怎么你们燕朝人反倒不识字了?你身为铁血内卫的龙威校尉,竟然是个目不识丁之人,莫非南燕当真无人可用了?”
余乐突然间笑了起来,尽管满口鲜血,但他依旧努力地躬着身子,笑容中夹杂着几分狰狞与卑微,仿佛是在自嘲命运的无常:“小人原本就是叫花子,被他们临时拉入伙的。”
罗庆刚的目光锐利如鹰,他没有放过余乐话中的任何细节,沉声追问道:“叫花子?然而你身上的武功却非同小可,这功夫的出处,你必定得说清楚。你的师父,究竟是何人?”
“师父他老人家曾特别叮嘱,让我在尘世之中不得轻易透露他的名讳。但既然大人垂询,小人斗胆透露一二,我所研习的,正是源自茅山的神秘道术。”余乐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敬畏,仿佛提及的不仅仅是武功,更是一种信仰。
“你学的是茅山道术?”罗庆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深知,燕国的军队体系严谨,士兵多为军户出身,所学的武学基本都是家传,世代相传。因此,他原本以为余乐亦是如此,未曾想他竟是茅山道士出身。乾朝之人,既信奉萨满教的神秘力量,亦对道教抱有深厚的敬意,那些玄之又玄的宗教教义,总能在他们心中激起莫名的崇敬。
余乐见状,嘿嘿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得意与释然:“罗大人果然见多识广,连这偏远之地的茅山派都有所耳闻,小人实在佩服。”
罗庆刚的口吻明显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亲切:“道术之深奥,流派众多,本官虽非修行之人,但亦有所耳闻。没想到你竟是茅山门下高足,真是失敬失敬。老弟啊,你身怀绝技,却屈居于铁血内卫之职,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不知你可曾习得那驱鬼、降魔、超度亡灵之术?还有那传说中的遁术,以及能发兵将的法术,是否都已尽得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