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全国调兵(第2页)
王孝武轻笑一声,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反驳道:“傅大人,您的意思是,咱们索性举手投降,跪迎那些以屠城为乐,视燕人为猪狗的乾人吗?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铁蹄之下,是多少无辜百姓的血泪与哀嚎。您难道忘了,他们是如何在高奇县犯下滔天罪行,将我们的同胞如同猪狗般屠戮?
我们若选择投降,不仅是对祖先的背叛,更是对千千万万燕人生命的极大不负责。难道您要看着我们的亲人、朋友、同胞,在乾军的刀下颤抖,在绝望中哀嚎吗?
郭大人,身为朝臣,您当以国家为重,百姓为先。岂能因一时的安逸,便置国家安危、百姓生死于不顾?我王孝武虽不才,却愿以手中之剑,护卫我大燕疆土,与乾人决一死战,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再者说,战争虽有胜负,但勇气与尊严却永不言败。我们若能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又何惧乾军之强?还请陛下明察秋毫,勿让软弱与退缩之声,掩盖了我大燕儿郎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
言毕,王孝武的目光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身形挺拔如松,宛若一位即将冲锋陷阵的勇士,周身洋溢着不屈不挠的光辉,令在场众人无不感受到他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与超凡脱俗的勇气。他的言辞如雷鸣般在太极殿内回荡,令郭可盈和裴俊一时语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郑锦双目微闭,却在眼缝间投射出锋利如刀的光芒,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一阵哀叹:燕朝从不缺乏铁骨铮铮、英勇无畏的武将,他们本应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荣耀。然而,先帝的猜忌多疑,听信谗言,却使得这些忠勇之士几近凋零,这才让乾人有了可乘之机,日益嚣张跋扈。
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外有乾军压境,虎视眈眈;内有民生凋敝,百姓疾苦。燕朝,这个历经风雨的王朝,如今正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但郑锦深知,一个国家的兴衰,绝非仅凭君主的英明与否所能决定。它更在于是否有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忠臣良将,是否有那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