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大明盐商(第3页)

虽然还有待发展,但是这里已经汇聚了很多的商人。

听说朱吾适和朱元璋要视察,这些商人也是心思各异。

不约而同的派了人在城外守着,一旦看到朱吾适和朱元璋,就赶紧通报,然后商人们就来献殷勤。

这可是皇帝和王爷啊,真要是入了眼了,还怕不赚钱吗。

而且扬州商人里也有很多熟人的。

距离应天府那么近,朱吾适有什么商业活动,他们也是会去参加的。

应天府到扬州的这条水泥路,可就是扬州这边的商人出资修的。

扬州作为南北运河的节点,因为外贸的发展,也跟着得到了发展。

北方的货物想要出海,就得通过运河到杭州。其实还挺麻烦的。

所以上海还是要发展的。

别的不说,先在长江入海口搞个码头也是很有必要的。

依托长江运输的货物,转到杭州太麻烦了,如果能直接沿江而下,到入海口转运到海船上,然后直接出海,那就方便多了。

眼下摊子铺得太大,朱吾适还顾不上这边。

天津的港口相当于是一个试点,如果融资成功,到时候再照葫芦画瓢,在上海也搞个港口就是了。

欧洲那么大呢,外贸不会那么容易饱和的。

别忘了,还有朱棣的瀛洲呢。

随着瀛洲的发展,必然会有一部分有钱或者有权的人出现。

这些人在大明过惯了好日子,让他们在瀛洲过茹毛饮血的日子,能过得惯吗?过不惯的。

那他们是不是也需要大明的货物呢。

茶是要喝的吧,棉衣丝绸是需要的吧。

瀛洲百废待兴,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需要大明本土的扶持。

所以港口这个东西,建多少多不嫌多。

朱吾适甚至准备在东海省,也就是以前的小日子,也搞几个港口。

一来大明来往瀛洲,可以在东海省停靠,二来东海省的渔业还是很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