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董事会(第2页)

就算为了赚钱不得不掏钱,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也会为后续的合作留下隐患。

思来想去,朱吾适觉得自已还是很有必要走一趟的。

没办法,手下没有得力干将,这些事儿就只能他自已做了。

如何去天津成了大问题。

目前有三条路线。

第一,陆运,优点是安全。缺点是用时太长,路不好走。

应天府到天津可没有水泥路,更没有高速公路。电动车摩托车都不方便,最方便的反而是骑马。

第二,河运。先从应天府到淮安,然后进入京杭大运河。经过淮河,黄河,最后到达天津。

好处是用时比陆路少很多。

缺点是黄河水患频繁,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大明时期,黄河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第三,海路。这个就简单了,先到长江入海口,然后坐海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达天津。

好处是用时更短。坏处嘛,也是危险。

现代钢铁建造的有发动机的船都有翻的风险,大明的风帆海船也是有可能的。

三条路线,优缺点都很明显。

朱吾适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干脆找到了朱元璋。

“老朱,我准备去天津,你去不去。”

明知道朱元璋去不了,朱吾适还是提了一嘴。

”去天津干嘛?”

朱元璋是真的不知道朱吾适去天津干嘛,商业上的事儿,朱吾适并不需要事无巨细的向朱元璋禀报。

“我准备在天津建造一个港口,以后北方的货物也方便出海。”

朱元璋来了兴趣。

“贤弟你具体说说。”

朱吾适道。

“北方地区的面积并不比南方少,这么大的地盘,不可能不利用起来。

所以我就想到了在天津建港口。一来呢是为了发展北方的经济。

咱们大明的外贸做得如火如荼的,不能光南方吃肉,北方连汤都喝不到吧。

北方有了港口,货物更容易转运。

不仅仅是欧洲,北方的货物转运到南方也更加的方便快捷。

另外海运搞好了,也便于北方地区的管理。

应天府距离北方太远了,尤其是辽东地区,包括cx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