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我是大神 作品

第770章 准备在北方建立港口(第2页)

正常吃饭一点儿影响也没有。

这就是抗风险能力。

大明百姓就是抗风险能力差了点儿。

现在已经好多了,朱元璋推广农业,朱吾适搞商业。

现在大商人已经看不上卖粮食这门生意了。

粮价有朝廷管控,不能有太大的波动,粮食产量又有了显著的提高,各种其他更赚钱的生意出现。

粮商不好混了啊。

大部分粮商都转型了,粮商继续做,但不是主业了。

这就是农作物产量提高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好处。

如果只有经济发展,农作物产量不行。

反而会导致粮价疯涨,穷人更吃不起饭了。

粮商不好混了自然要转型,南方距离应天府近,人口多经济发达,最早吃到了朱吾适商业改革的红利。

再加上南方港口更多,船运业发达,天然就适合做外贸。

所以这几年南方商人一个个都吃得很饱。

北方商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他们也想分一杯羹。

可是北方太远了,要想做外贸,就要先把货物运到杭州城,然后再出海。

运输成本比南方商人多很多。

成本高了,赚的钱自然就更少了。

大家都是大明的商人,不能太过厚此薄彼啊。

北方又不是没有海。

所以这两年北方商人一直在奔走,就是想要让朱吾适也能照顾一下北方这个后娘养的。

朱吾适也想发展北方,然而力有不逮啊。

北方的经济本身就不如南方发达,又距离应天府太远,他估计不到啊。

眼下南方的商业环境已经趋于稳定,是时候考虑北方市场了。

朱吾适想要在天津建立港口,这个钱他肯定不会自已出。

主要是他没钱,如果让朱元璋掏钱的话,朱元璋肯定是不乐意的。

所以他想要搞合资。

只让商人出钱,商人肯定是不乐意的。

朝廷用钱的地方又多,全资的话也支撑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合资。

官商勾结建立一个港口,然后,进出港口的船只都要收费。

朱吾适准备搞一个稍微现代化一些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