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漆水之君(第2页)

“如此三载恩泽湖成,涛涛漆水行脉四方,各部皆引水成泊而聚,又传信四方闭塞者,令其前来共沐神山之恩。”

“后十年,漆水日渐湍急,水脉四通八达,各部登山伐木、制舟造船,开商路渐繁荣。”

沙洲史书之言证实了周元的猜想,即秘境之力并非匀速降临,而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疯狂爆发。

所以山盟十二部百年未见之奇景,不过十余年便初具峥嵘。

可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沙洲绿地的民风逐渐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山川民风,或者说是山川文明。

佐证之举为,沙洲之人将传统祭祀活动全部抛弃,转而兴办山神祭、水君祭。

就连沙洲史书也不例外,开言始于神山拔地而起。

令周元没想到的是,随着诸部联盟相继繁荣后,沙洲之人再次内部分化了。

而且这次分化的更为彻底,近乎断绝了非部族首领一脉起势的可能。

许是利益熏心、又或是协商止乱之举,他们竟主动分化了语言。

即各部首领的子嗣前往山中灵寨,寻灵寨无智人学习秘境语与秘境文,寻常部众依然说沙洲语。

这使得寻常部众无法与秘境之人直接交流,更看不懂山中灵寨流出的书籍。

至此,沙洲百姓与灵武之法已无缘,去山中灵寨做个日常事件果腹亦不可行。

山川沙洲史对此给出的解释则颇为婉转,似是说了、也像未说。

“山川十三年,山神嘉奖众勇士,赐神语天文,自此勇士与祭祀皆会两言,常人仅说沙洲语。”

说实话,这种语言文化上的断层,比部族之争还要凶险。

只不过利弊皆在日后显,当时之人未反抗。

但部族争斗之事并未至此停歇,反而又起杀伐,促成了国朝建立。

“山中灵寨无智人言,羭次山神祭每年三次,分别为四月二、八月二、十二月二,择二为尊西山一径第二山之名。

故此,诸部因争抢山神祭之资格而大打出手,其中多有联盟共祭之事发生。”

“此后多年,羭次山下与恩泽湖周边之部落建大岳国,连绵水脉以北之地建山阳国,水脉以南之地建川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