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 作品

第95章 如鲠在喉(第2页)

潘濬一时大惊:“陛下,到底出了何事?”

是仪、胡综、徐详三人也同样面色陡变。

须知,按照汉时礼法,皇帝玺授有许多种,有大有小。而那方自秦时传承下来的传国玺并不是用来日常动用的,更像是一则礼器。¢比-奇_中′蚊\网? ·哽*新,蕞_筷!

关键的关键,或许是三国纷争,各自都刚刚建国日短,没时间在礼制上作太大变动。魏也好、吴也罢,都是遵循着汉时的传统重刻玺授。

孙权本人也有一方一模一样的‘皇帝之玺’!只是细微之处略有不同。

孙权缓缓说道:“诸卿还不知道。昨日下午申时末,孙公礼(孙韶)从丹徒收到这件文书,而后便立即命人用快马送到建业。”

“魏军骑兵已经占了广陵。而且,曹睿此刻就在广陵城中。”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

此刻便是吴国的疑难之时了,只是时过境迁,曾经受命于孙策的张昭、周瑜二人尽皆辞世,再无一人足够持重来为孙权决断这等大事。

而且丞相顾雍也已经罢官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吴国朝野一片压抑和肃杀的氛围,众人唯恐出错被皇帝斥责、被校事询问,故而噤若寒蝉。

孙权当然也知道这种阶段不能长久。但他只将当下的场景视为短暂的阶段,等各军部曲都收拢好,军权完全聚在君前,再慢慢对士族们松绑,给他们放缓。

但魏国并没给他这个机会。

孙权见四人一时沉默,竟也在第一时间想起了顾雍。

当下吴国朝堂,是仪算是权位最高的臣子了,而且也是以内臣管理外朝的路子。

面对这种沉默,是仪终究站了出来,进言道:“陛下,臣以为当下之务,是要明确魏国此番进军的动向是什么。”

“要么是如年初袭扰江陵、西陵一般,扰乱大吴边境。要么是如四年前陈长文佯攻濡须、实建城池一般,欲要长期据有广陵,以与大吴对峙。”

“当然,也有最坏的一种打算,魏国打算如黄武初年曹子桓领兵亲至广陵一般,有横渡大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