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 作品

第21章 诸侯觐见(第2页)

曹植善文,崇文观也算对口。可并非每个诸侯王都有这般文才。若是其他实权位子,皇帝难道会愿意吗?

都说久旱逢甘霖乃是人生一大喜。

这些曹操的儿子们,已经旱了将近十年了。东一个问题、西一个问题,曹恪也只能耐着性子一一解释。

解释起来,宗旨几乎也都是相同的。

陛下愿意用你们,但如何用、怎么用,还要听陛下的意思,我这个宗正做不了主。

既然如此,那就入宫再说!

也不知是谁传扬出去的,从洛阳城西南处的诸王住宅、到北宫南门的路上,许多士子、百姓都在围观着。

王爵的马车礼制与寻常官吏的马车并不相同,稍微熟悉礼制之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甚至有胆大的士子一一数着马车,清点了一番人数后,朝旁边围着的人群压低声音说着:“八个诸侯王,洛阳许久未有这么多诸侯王了!”

颇为热闹。

曹睿当然不需知晓这些琐事,安坐于书房之中批阅着表文。

不多时,钟毓从外走入,拱手禀称:“陛下,宗正领着诸王一同觐见,正候在宫门之外。”

曹睿没有抬头,淡定答道:“知道了,到书房外再禀。”

“遵旨。”钟毓领命而出,不过须臾过后,便又进来禀报:“陛下,诸王已到书房之外。”

曹睿依旧没有抬头:“好,你先回值房候着,半个时辰再来找朕。”

钟毓不解其意。

诸王都到了书房外,为何要拖着不见呢?

曹睿并不打算给钟毓解释这些。

对于异姓的外臣,这些外臣们天生就明白,他们身上的权力是皇帝意志的延伸,来自于皇帝的赋予。

可与皇帝同姓的宗亲们,却总容易由于自身的天然姓氏,

搞不清权力的来源。

近则不逊,远之则怨。这种情况难以避免。

那就更需要给他们提个醒。

十一月上旬的洛阳,已有些寒冷。曹恪、曹植和其他的七位诸侯王,安静的立在书房院外。

毕竟是身在皇宫大内,不敢乱说话、不敢乱看、还要注重自己等候时的仪表仪态。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这些诸侯王们从刚入宫时的兴奋与热烈,逐渐变得冷静了下来。

方才传讯的钟侍郎说得清楚,陛下正在书房内处理要事,稍后便诏。

可稍后又是多久?要久到半个时辰?

陛下的官位真是这般好得的吗?

就在众人望眼欲穿之时,钟毓第三次出了院门:“宗正,诸位宗亲县王,陛下有诏,还请入内觐见。”

“遵旨,谢钟侍郎传诏。”曹恪拱手示意后,领着八人一同进入。

董昭闻得外面动静,将候在西阁门口的内侍唤了进来:“赵宽,外面是何人入内?”

内侍赵宽拱手言道:“外面是宗正与雍丘王二人,其后还有七人随行,面孔并不认得。”

董昭点头:“我知晓了。”

赵宽行礼后走到门口,董昭抬眼看向满宠:“伯宁,许是陛下的诸位皇叔来了。”

满宠冷哼一声:“什么皇叔,一群靠着身世封王的蠹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