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过年!

年关将近,研究所里浓郁的年味儿随着年货的发放达到了顶峰。

下午时分,领到年货的科研人员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研究所,准备回家过年。

王明推着一辆借来的平板车,上面堆满了研究所发放的年货:

一整扇猪肉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占据了车子大半空间;

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在水桶里扑腾着,溅起零星的水花;

两大桶金黄的花生油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还有白面、大米、鸡蛋、红糖、茶叶,以及两瓶白酒和几包高级香烟,塞满了几个大布袋。

他小心翼翼地推着车,每一步都走得格外稳当,生怕弄洒了任何一样。

他的宿舍在研究所附近的一个家属区,那里住着不少附近工厂的工人。

刚进院子,几个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打牌的工友就看到了他。

“哟,老王回来了!这是发年货了?”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汉子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好奇地问道。

王明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喜悦,声音也比平时高了几度:“可不是嘛!研究所发的年货,今年可真是大手笔!”

他将平板车停在宿舍楼下,开始一件件地往下搬。

周围的工友们纷纷围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探究和羡慕。

“乖乖!这么大一扇猪肉!少说也得有三十斤吧!”一个眼尖的妇女惊呼道,她的目光紧紧盯着那肥瘦相间的猪肉,口水几乎要流下来。

在这个年代,猪肉还是凭票供应的稀罕物,能买到几斤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一整扇了。

“还有两条大鲤鱼!这得多少钱啊?”另一个工友凑近了水桶,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啧啧称奇。

王明一边搬着东西,一边不经意地挺了挺胸膛,语气里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骄傲:“嗨,这算什么!所里说了,只要我们科研搞得好,国家就亏待不了我们!”

他指了指那两桶花生油,“这两桶油,都是特供的,外面有钱都买不到!”

“特供油?”围观的人群中再次响起一阵惊呼。

“老王,你们研究所的待遇也太好了吧!我们厂里今年就发了几斤面粉和两斤猪肉,还是冻的!”一个在纺织厂上班的年轻工人,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不平。

“就是啊!我们钢厂也就发了点煤和几张电影票,哪有你们这么丰盛!”另一个壮实的中年工人也跟着抱怨起来。

王明听着众人的议论,心里乐开了花。

他知道,这些年货不仅代表着物质上的富足,更代表着一种荣耀和地位。

以前,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有些清贫。

但自从白所长来了之后,研究所的待遇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让他们这些搞科研的,在外面也能挺直腰杆了。

“这都是白所长领导得好,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王明故作谦虚地摆了摆手,但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白所长说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搞科研的,就是给国家创造财富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年货搬进自己的宿舍。

不大的宿舍里,瞬间被这些丰盛的物资塞得满满当当,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肉香和油香。

王明的妻子和孩子早已等在屋里,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兴奋地围了上来。

“爸,我们今年能吃好多肉了!”八岁的儿子欢呼雀跃地抱住王明的腿。

王明摸了摸儿子的头,眼中充满了慈爱:“是啊,今年咱们家过个肥年!这都多亏了白所长,多亏了国家重视我们科研工作者!”

他看着妻子眼中同样抑制不住的喜悦,心中充满了干劲。

为了这样的生活,为了家人的笑容,他愿意在实验室里再多熬几个通宵。

……

与此同时,在研究所的另一片家属区,普通研究员李强也带着他的“战利品”回到了家。

他没有王明那么大的排场,但他的“战利品”却足以引起整个小区的轰动——一台崭新的、黑白电视机!

这台电视机是用他刚刚领到的年终奖金买的。

当财务将那沓厚厚的钞票发到他手中时,李强的心脏几乎要跳出来。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家里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

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一大早就去了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里人山人海,电视机柜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电视机在当时绝对是奢侈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需要凭票购买,即便有钱有票,也常常供不应求。

幸运的是,在白杨的关照下,研究所的员工可以凭工作证优先购买一些紧俏物资。

李强排了半天队,终于抱回了这台梦寐以求的“大件”。

当李强和妻子一人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电视机搬进他们那栋老旧的筒子楼时,整个楼道都沸腾了。

“老李,你家买电视机了?”住在对门的张大妈第一个冲了出来,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是啊,张大妈,沾了研究所的光,发了点年终奖,就想着给孩子们添个大件。”李强憨厚地笑着,语气里却掩饰不住的自豪。

“哎哟喂!这可真是了不得啊!咱们这楼里,你家可是头一份儿!”张大妈围着电视机转了两圈,羡慕得直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