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擎天计划(第2页)
李明教授也补充道:“是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重型机械的运行环境复杂,对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极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周部长看向白杨,眼中带着一丝期待:“白杨啊,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白杨身上。
白杨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从技术层面来看,动力是核心。但除了这些,我认为,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材料,材料不到位,那么就无法支撑如此大的力道,即便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发挥作用。”
“……”
白杨的发言,条理清晰,思路开阔,让在场的专家们都眼前一亮。
周培明院士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白总工程师的分析很到位,很有见地。”
白杨的发言,条理清晰,思路开阔,让在场的专家们都眼前一亮。
王老院士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白总工程师的分析很到位,很有见地。尤其是材料,确实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在超高强度合金和新型复合材料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
李明教授也推了推眼镜:“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性,过去我们确实有所忽视。重型机械在极端工况下的数据,往往是瞬时且复杂的,如何精准捕捉、实时分析,并反馈给控制系统,这需要一套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周部长脸上笑意更浓,他看向那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陈主任,你觉得呢?你们重机院在材料和结构方面,可是国内的排头兵。”
被称作陈主任的中年人,名叫陈国强,是第五机械工业部下属重型机械研究院的副院长。他一直默默观察着白杨,此刻听到周部长点名,他沉吟片刻,目光落在白杨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白总工程师的观点,非常具有前瞻性。尤其是他提到,除了现有的液压和控制技术,还需要从底层材料和数据维度进行突破,这与我们院正在探索的方向不谋而合。”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白总工程师,您刚才提到‘数据采集和处理’,具体是指哪些方面?我们目前也有一套数据监测系统,但效果并不理想。”
白杨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对方在试探他的深度。
“陈主任,我指的数据采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白杨不疾不亢地说道,“更重要的是,要采集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每一个关键受力点的微观形变、疲劳累积、甚至材料内部的分子结构变化等数据。这需要结合高精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网络。”
他伸出手指,在桌面上虚画着:“至于处理,则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分析平台。它能够实时识别异常模式,预测潜在故障,甚至根据工况变化,动态调整液压输出和控制策略。这套系统,将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大脑’,而非简单的‘监控器’。”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王老院士和李明教授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震惊。他们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但白杨提出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他们传统认知的范畴,直指未来。
陈国强更是脸色微变,他没想到白杨的思路如此超前。他们重机院也曾设想过类似的智能系统,但苦于技术壁垒和理论空白,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
“白总工程师,您……您对这方面有深入研究?”陈国强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白杨谦逊道:“略有涉猎。我认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必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型机械作为工业的基石,更不能落后。”
周部长见状,心中大定。他知道,自己这次是找对人了。
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好!白杨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看来,这个‘重型机械动力系统’项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同时,也充满了巨大的潜力。”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白杨身上:“各位专家,白杨总工程师的观点,我们都听到了。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关于这个项目,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特别是,白杨,你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王老院士率先开口:“周部长,我认为白总工程师的思路是正确的。这个项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各自为战。液压、控制、材料、数据,必须协同攻关。我建议,由白总工程师牵头,成立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攻关小组。”
李明教授也附和道:“我同意王老的意见。白总工程师不仅科研能力出众,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验证。由他来协调各方力量,是最合适的选择。”
陈国强也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仍有些惊叹于白杨的年轻和超前,但他不得不承认,白杨提出的方向,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也同意。”陈国强说道,“我们重机院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周部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看向白杨,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白杨,看来大家对你都寄予厚望啊!你有什么想法?”
白杨沉思片刻,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责任,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周部长,各位专家,既然大家信任,我愿意尽力而为。”白杨语气坚定,“我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命名为‘擎天计划’。寓意支撑国家工业的脊梁,顶天立地。”
“擎天计划!”周部长眼睛一亮,“好名字!大气,有魄力!”
“至于具体的推进方案,”白杨继续说道,“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组建核心团队。这个团队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涵盖液压、控制、材料、计算机、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同时,要打破部门壁垒,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
“第二步,进行技术攻关与原型验证。我们将围绕‘超高压液压系统’、‘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新型功能材料’和‘大数据智能诊断平台’这四个核心方向,同步展开研究。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并搭建一套小型验证平台。”
“第三步,工程化与产业化。在技术成熟后,我们将与相关工业企业合作,进行中试生产和实际应用测试,最终实现重型机械动力系统的全面升级。”
白杨的方案,清晰、务实,又充满远见。他不仅提出了宏观战略,甚至连时间节点和具体方向都做了初步规划。
周部长听完,激动地拍了拍桌子:“好!说得太好了!白杨,这个‘擎天计划’,就由你来担任总设计师!全权负责技术路线和团队组建!”
“是!周部长!”白杨立刻应道。
“王老、李教授、陈主任,你们三位作为专家顾问团,为‘擎天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周部长又看向三位专家。
“义不容辞!”王老院士和李明教授异口同声。
陈国强也郑重地点头:“我们重机院,会全力配合白总设计师的工作。”
会议结束后,周部长单独留下了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