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19章 这句话,重逾千钧

电话那头的忙音在耳畔回荡,小王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白杨总工程师那温和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般,让他原本就坚定的信念,变得更加不可动摇。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这句话,重逾千钧。

它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道路的指引。

他知道,白总工程师不仅仅是为他扫清了障碍,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更广阔舞台的大门。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他放下手机,重新坐回办公桌前。

窗外的夜色已深,但办公室内的灯火却依旧通明。

他拿起笔,重新审视着桌上的项目资料。

之前,他只是在修正刘强留下的粗糙痕迹,现在,他要做的,是彻底的重构与升华。

刘强对核心精髓的理解偏差,在小王眼中,简直是触目惊心。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开始在草稿纸上飞速地勾勒着新的设计图,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承载着他对项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前瞻性的构想。

他要将这个项目,从一个“能用”的阶段,提升到一个“卓越”的层次。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流逝。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洒落在他的办公桌上时,小王才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一夜未眠,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充实。

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是他这一夜的成果。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人事部的号码。

“我是小王,主管工程师小王。我需要一份全所技术人员的详细资料,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分所,或者长期没有得到重用,但有实际贡献的技术人员的资料。”小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电话那头的人事部负责人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语气恭敬地说道:“好的,小王工程师!我立刻为您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xx研究所的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建国所长雷厉风行,亲自主持了多场会议,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公开宣布了多项改革措施。

他撤销了一些长期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闲职,将一些重要岗位重新分配给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

整个研究所,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许多原本死气沉沉的部门,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小王,则成为了研究所里最受关注的人物。

他每天都忙碌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之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项目中。

他亲自面试每一位申请加入他团队的技术员,不看资历,不看背景,只看能力和对科研的热情。

他从偏远分所调来了几位与他一同奋斗过的老同事,他们能力出众,但之前一直被埋没。

小王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中,最让小王感到惊喜的,是来自西北分所的李明。

李明比小王大几岁,是计算机专业的顶尖人才,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那个偏远分所,李明被安排去维护老旧的设备,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当小王打通电话,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时,李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终,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王哥,你……你真的给我这个机会?”

小王坚定地回答:“老李,不是我给你机会,是你值得这个机会。国家需要你。”

李明连夜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小王的办公室门口。

他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那是对科研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小王也从研究所内部发掘了一些被压制,但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比如,材料学专业的周晓,一个沉默寡言但实验操作极其精准的姑娘;

还有机械设计专业的陈刚,他总能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甚至大胆地从外面招聘了一些顶尖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无限的潜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林瑶的女孩,她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对量子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当小王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面试林瑶时,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以及对项目核心理论的深刻理解,让小王毫不犹豫地拍板录用。

“小王工程师,您真的要招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核心成员吗?”人事部负责人有些迟疑地问道。

小王平静地回答:“能力,是唯一的标准。她虽然年轻,但她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是研究所里许多老专家都无法比拟的。”

很快,一支由十余名精兵强将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小王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了。

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他们没有复杂的派系斗争,没有论资排辈的陋习,只有对科研的纯粹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小王将项目重新规划,细化了每一个环节,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合理分配了任务。

他每天都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亲自指导,亲自参与,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他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赢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