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汽车布局!(第2页)
白杨笑了笑:“周院士过奖了。这些都只是初步的设想,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那是自然!”周培明院士郑重地说道,“白所长,您尽管放手去干,我们计算机研究所,一定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人才培养,只要您有需要,我们都将倾囊相助!”
两人又就信息公路的技术细节、资金需求、人才缺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白杨结合系统提供的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为周培明提供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让周培明茅塞顿开,对信息公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直到食堂的饭菜都快凉了,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讨论。
走出会议室,白杨又去052d项目组的实验室转了一圈。
虽然他现在身兼多职,但对这个承载着国家海军未来希望的项目,他从未放松过关注。
他看到张卫国正带着几名工程师,围着一块复合材料样品,神情专注地进行着测试。
见到白杨进来,张卫国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白所长,您看!”张卫国指着样品,激动地说道,“我们按照您上次的指点,尝试在基体材料中引入了纳米级陶瓷颗粒,并改进了纤维编织工艺,结果……结果材料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初步测试数据,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甚至还有超出!”
白杨拿起样品,仔细观察了一下,又看了看测试数据。
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很好,小张。”白杨赞许道,“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将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雷达罩的材料问题解决了,052d项目的整体进度就能大大加快。”
“是!白所长,我们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张卫国和他的团队成员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干劲十足。
白杨在实验室里待了一会儿,又解答了几个技术难题,才离开。他知道,052d项目在他的指导下,正稳步向前推进。
……
与此同时,在距离四九城数百公里之外的华东某省,一座老旧的汽车制造厂内,一场关于未来的变革,也正在悄然酝酿。
这家名为“华东汽车制造厂”的国营企业,前身是一家修配厂,后来在国家“大干快上”的号召下,勉强具备了生产简易卡车的能力。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生产出来的卡车不仅油耗高,故障率也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极其有限。
厂里效益连年下滑,工人们的工资也常常发不全,士气低迷。
厂长名叫李国强,今年四十七岁,国字脸,身体壮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脸上带着岁月的风霜,但眼中依然闪烁着一股不甘和倔强。
他出身贫苦,靠着一股子拼劲和对技术的钻研,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厂长岗位。
他对汽车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也深知自家工厂的困境。
李国强常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那张已经发黄的全国汽车工业布局图,眉头紧锁。
他梦想着有一天,华东厂也能生产出像国外那样漂亮、耐用的轿车,让老百姓也能开上自己的车。
然而,现实的差距,却让他感到绝望。
就在几天前,一纸文件发到了华东汽车制造厂,文件内容不多,但字字千钧。
那是关于“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的通知,以及一份名为《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报告》的简要摘录。
李国强当时拿到文件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这些年,各种“指示”和“号召”他见得多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只是草草地翻阅了一下,直到他看到了报告中关于“引进消化吸收世界最先进汽车技术,打造世界领先汽车工业体系”的字眼,以及后面附带的几张模糊的、像是未来汽车概念图的草稿。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当他看到报告中提及的“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模块化设计”、“高强度钢应用”等一系列闻所未闻的词汇时,他的心跳开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