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11章 项目稳步前行!(第2页)

白杨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是信息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虽然目前传输速度还比较慢,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本传输和文件共享,图像和视频的传输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周培明院士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但我们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是迈向未来信息社会的坚实一步!”

白杨走到一块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复杂的网络拓扑图。

他指着其中一个节点,沉声说道:“周院士,各位同志,你们的努力,为国家打下了最坚实的信息基础。虽然速度慢,但我们已经有了‘路’。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宽这条路,提升它的通行能力,并确保它的绝对安全。”

“关于数据加密算法的研究,进展如何?”白杨问道,他始终没有忘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周培明院士立刻回答道:“我们正在全力攻关。您之前提出的‘分布式加密’和‘多层级认证’概念,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实现方案。”

“虽然距离‘量子密钥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信心,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信息公路的安全性提升到最高水平。”

“很好。”白杨点了点头,“安全是信息公路的生命线。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同时,也要开始考虑未来的应用场景,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国家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这些都将是信息公路未来发展的方向。”

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白杨与周培明院士和专家们,就信息公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技术攻关重点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白杨感到身心俱疲。

052d项目、无人机项目、高速信息公路项目,每一个都牵动着国家战略的神经,每一个都需要他投入巨大的精力。

虽然他乐在其中,但身体的疲惫感也日益明显。

在结束了与周培明院士的会议后,白杨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拨通了家里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传来钱雯惠温柔的声音:“喂?是白杨吗?”

“是我。”白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柔和,“雯惠,我今天……可以早点回家。”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钱雯惠惊喜的声音:“真的吗?太好了!浅浅一直念叨着你呢!”

白杨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弧度。

他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陪妻子和女儿了。

工作的繁忙,让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科研和国家。

“嗯,我这就回去。”白杨轻声说道。

挂断电话,白杨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然后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当他走出研究所大门时,夜色已深,路灯在寒风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没有叫车,而是选择步行回家。

一路上,他放慢了脚步,感受着四九城夜晚的宁静。

路边的老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沉寂。

隐藏在暗处的安保人员,一路跟随。

回到家时,钱雯惠已经做好了晚饭。

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让白杨感到一阵久违的温暖。

白浅浅听到开门声,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扑进了白杨的怀里。

“爸爸!你回来了!”白浅浅抱着白杨的腿,仰着小脸,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孺慕之情。

白杨弯下腰,抱起女儿,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浅浅有没有乖乖听妈妈的话?”

“有!我很乖的!”白浅浅咯咯地笑着,小手紧紧地搂着白杨的脖子。

钱雯惠微笑着走上前,接过白杨手中的公文包,柔声说道:“快去洗手,饭菜都凉了。”

一家三口围坐在饭桌旁,吃着热腾腾的饭菜。

白杨听着女儿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看着妻子温柔的笑容,心中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晚饭后,白杨陪着女儿玩了一会儿积木,又给她讲了一个睡前故事。

看着女儿在怀里渐渐睡去,他轻轻地将她放回床上,盖好被子。

走出卧室,钱雯惠正坐在客厅里,借着昏黄的灯光,缝补着一件旧衣服。

“辛苦你了,雯惠。”白杨走到她身边坐下,轻声说道。

钱雯惠抬起头,冲他温柔一笑:“说什么傻话呢。你才是最辛苦的。看你最近都瘦了。”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白杨的脸颊,眼中充满了心疼。

白杨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暖。

他知道,如果没有钱雯惠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他不可能如此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

“过几天,我想休息一段时间。”白杨说道,“好好陪陪你和浅浅。”

钱雯惠的眼睛亮了亮,随即又有些担忧地问道:“工作都忙完了吗?不会耽误事吧?”

“都安排好了。”白杨轻声说道,“有些事情,也需要放慢脚步,才能看得更清楚。”

钱雯惠靠在白杨的肩膀上,轻声说道:“只要你平安健康,我和浅浅就心满意足了。”

夜深了,白杨和钱雯惠坐在客厅里,聊着家常,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窗外,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院落。

……

短暂的休整过后,白杨又回到了他那繁忙而充实的工作中。

他深知,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但依然任重道远。

在052d项目上,电子雷达干扰系统的成功测试,只是第一步。

白杨召集了装备部和计算机研究所的专家们,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

“王工,关于雷达系统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针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的提升,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路?”白杨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工立刻站起身,指着投影仪上的一张图纸说道:“白所长,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基于‘超高频’原理的雷达探测技术。理论上,它可以突破传统雷达的物理极限,实现对隐身目标的超远距离探测和高精度识别。”

“很好。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超前,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敢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如果能够成功研发,将彻底改变未来海战的格局。王工,我授权你,组建一个专门的攻关小组,全力投入到这项技术的研究中。”

王工激动得脸颊涨红,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是!白所长!我们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与此同时,在无人机项目组,沈桦林也带着他的团队,日夜兼程地进行着新一代无人机的研发。

在白杨的指导下,他们不仅优化了“先锋一号”和“蜂鸟”的性能,更将目光投向了具备攻击能力和集群作战能力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