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394章 完全有可能实现出来的!(第2页)

“这份报告里描绘的东西,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领域,甚至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他的笑容带着一丝深意:“所以,现在激动还太早。我们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把报告里的每一行字,都变成现实。”

小李听着白杨的话,慢慢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是啊,所长总是这样,看似年轻,却比谁都看得远,想得深。

他从不空谈理想,只专注于如何把理想变成现实。

“可是所长,”小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报告里的那些技术……相控阵雷达、大型燃气轮机、区域防空体系……这些东西,咱们真的能自己搞出来吗?别说现在,就是全世界,能完全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也屈指可数啊!”

白杨看着小李,没有直接回答“能”或“不能”。

他没有说话。

但这个笑容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小李看着白杨的笑容,心里那些忐忑和怀疑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是啊,眼前这位,是搞出了超高频雷达,是主持研制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截-3”飞机和发动机,是提出了让国家计算机事业跨越式发展核心架构的男人。

在他这里,似乎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所长,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会议室的布置,把咱们研究所最新的技术资料都整理出来,随时供专家们查阅!”

“去吧。”白杨赞许地点了点头。

小李转身出去,脚步匆匆,带着一股干劲。

白杨又转回窗边,再次望向远方。

052d,这不仅仅是一个型号,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一个国家崛起的象征。

这条路,注定艰辛,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

第二天,京城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下,给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白杨研究所的门口,三辆墨绿色的中巴车缓缓停稳。

车门打开,下来了一批又一批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的人。

他们是来自各个部委、科学院、工业部门的顶尖专家,是共和国最宝贵的智力财富。

人数足足有五六十号,比上次去计算机研究所论证第四代计算机的人员规模还要庞大。

这足以显示出这份《关于研制“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初步构想与项目立项建议书》所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船舶设计领域的泰斗、动力系统领域的权威、电子信息领域的院士、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自动化控制的专家……

他们有的头发花白,目光锐利;

有的正值壮年,眼神中充满了探究和求知欲。

周部长作为第一机部部长,也是这次论证牵头部门的代表,走在前面,与研究所门口迎接的白杨握了握手。

“白杨同志,麻烦你了。”周部长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激动。

“周部长客气,这是我的职责。”白杨神色如常,谦逊地回应。

“人都到齐了,我们先进去吧。”周部长说道。

一行人进入研究所大门,直接被引向了早已准备好的大会议室。

这间会议室是研究所里最大的一间,平时用于所内的大型技术交流和汇报。

今天,这里座无虚席。

会议室的黑板上,已经挂上了白杨那份报告的标题。

虽然只是标题,却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一进入会议室,白杨就被无数双眼睛聚焦。

这些眼睛里,有好奇,有审视,有怀疑,但更多的是一种迫不及待的探究。

“白杨同志,你那份报告,我们昨天连夜看了!”一位看上去是船舶领域的老专家,还没等周部长宣布会议开始,就按捺不住性子,提高了嗓门。

“构想很大胆!六七千吨的排水量,在我们国家目前来说,已经是巨舰了!还有柴燃联合动力?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区域防空?这简直是……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啊!”

他这话说得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疑问和不解。

这也代表了在场很多专家的心声。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顶尖的,但当这些跨越式的技术被打包整合到一艘舰艇上时,带来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很多昨晚看了报告的专家,都失眠了。

他们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思考报告中的技术细节,试图找到理论上的可行性,但总会遇到现有技术水平无法逾越的障碍。

另一位电子领域的专家也紧接着问道:“白杨同志,特别是你报告里提到的那个‘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这东西的原理我们知道,但要做到像你说的,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具备精确的火控能力,还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极其复杂的信号处理。”

“我们国内目前最先进的雷达,在性能上差距太大了!还有那个垂直发射系统,它涉及的弹药兼容性、发射控制、安全性等等问题,更是全新的课题!”

问题像潮水般涌来,会议室里一时间议论纷纷。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自己的疑问、困惑,甚至还有一丝基于现有技术水平的质疑。

周部长没有阻止,他知道这些专家都是国之栋梁,他们的疑问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

只有充分的质疑和解答,才能让这个项目真正站稳脚跟。

白杨静静地站在讲台前,听着他们的提问。

他没有打断,也没有辩解,只是等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他先向众人致意,然后目光扫过全场,“我知道,我的这份报告里,提出了很多目前看来非常超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技术构想。这些技术,确实对我们国家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认真:“但是,各位专家,请相信我,这些技术并非空中楼阁,并非我的凭空臆想。”

“我在撰写这份报告之前,对报告中提到的每一个关键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初步的技术路径分析。”

“我之所以敢提出这份构想,是因为我认为,只要我们国家下定决心,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这些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