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样机初步联调成功!(第2页)
也好,省去了不少繁文缛节。
一行人穿过林荫道,走向位于研究所后方的总装车间。
周部长虽然来研究所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都只是去过白杨的办公室办公楼。
并没有怎么去过总装车间。
所以,一路上,周部长都在打量着研究所后方,总装车间的环境。
七十年代的科研院所,条件普遍艰苦,建筑大多是苏式风格,略显陈旧,道路两旁也并非后世那样花团锦簇,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来往的工作人员虽然穿着朴素,但个个精神饱满,行色匆匆,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劲头。
周部长暗暗点头,环境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精气神。
看来白杨这小子,不仅技术抓得紧,队伍带得也不错。
很快,一行人抵达了总装车间门口。
车间内部已经被提前清场,无关人员都被暂时请离。
钱宏明带着几名核心技术骨干,穿着崭新的白大褂,略显紧张地等候在样机旁。
当周部长一行人走进车间,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安放在车间中央,那个被几盏聚光灯照得格外醒目的金属造物吸引了过去。
“嚯!”饶是周部长见多识广,看到样机实物时,也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赞叹。
眼前的激光雷达样机,大约半人高,主体是一个加工精密的金属箱体,表面涂着一层灰色的防锈漆。
箱体一侧,伸出一个带有复杂光学镜头的探测头,镜头被打磨得锃亮,在灯光下闪烁着幽深的光芒。
箱体上连接着粗细不一的线缆,通往旁边的一个控制台和电源柜。
控制台上,则布置着一些开关、旋钮,以及几个在当时看来颇具科技感的辉光管数字显示屏。
虽然整体外观还谈不上多么流畅优美,甚至有些“傻大黑粗”。
但那精密的光学部件、规整的布线和隐隐透出的技术含量,都让在场的行家们感受到了它的不凡。
“周部长,各位专家,”白杨走到样机旁,神情自若地开始介绍,“这就是我们利用现有条件,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第一台激光雷达原理样机。”
他没有一开始就吹嘘性能,而是先强调了“原理样机”和“自主”这两个关键点。
“目前这台样机,我们设计了可替换的功能模块。考虑到技术的通用性和率先服务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我们现在装载并调试完成的,是工业精密测量模块。”
“工业精密测量?”一位戴着眼镜的技术专家立刻敏锐地抓住了重点,“白所长,能具体说说吗?精度能达到多少?”
这个问题,正是白杨希望他们问的。
他自信一笑,伸手指向样机:“传统的精密测量,大多依赖接触式探针、光学投影或者复杂的量具。”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但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测量高速旋转部件的动态尺寸、复杂曲面的轮廓,或者对易损、高温物体进行非接触测量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精度和效率都难以保证。”
“而我们的激光雷ida??o利用激光束作为‘探针’,”白杨拍了拍样机的外壳,“理论上,它可以实现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的三维轮廓和尺寸测量。这对于提升我国精密制造、精密加工水平,意义重大。”
周部长的眼睛越来越亮,他追问道:“理论归理论,实际效果怎么样?白杨同志,光说不练假把式,给我们演示演示?”
“正有此意。”白杨点点头,转向钱宏明,“老钱,准备测试。”
“好嘞!”钱宏明早就等不及了,立刻招呼两名助手上前。
测试的目标,是一块特意准备的高精度表面平整度基准板,以及一个安装在可控转台上的小型涡轮叶片。
“首先,我们测试平面度。”钱宏明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我们将激光束扫描这块标准基准板,通过反射回波的时间差和相位变化,计算出被测表面的微小起伏。”
随着他的操作,样机的探测头发出一道细微的几不可闻的嗡鸣,一道淡淡的红色激光束投射到基准板上,并开始匀速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