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强制休假?白杨哭笑不得!
一周时间,弹指而过。
对于沉浸在技术攻关和验证试验中的第三机械厂来说,这一周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忙碌而充实。
有了白杨指明的方向和具体方案,技术科的人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领着一帮技术员和老师傅,围绕着那几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轴向柱塞泵,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改进和测试。
更换配流盘材质,联系协作单位进行高频淬火;
优化密封槽结构,试验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密封圈组合;
重新计算弹簧参数,卷制、热处理、测试疲劳寿命……
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白杨提出的要求和技术科细化后的图纸进行。
遇到难题,大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抓耳挠腮、唉声叹气。
而是习惯性地聚在一起讨论,甚至会模拟白杨的思路:“如果是白所长,他会从哪个角度考虑?”
“白所长强调过,基础理论要扎实,我们再把公式推导一遍!”
奇迹,就在这种专注和努力下悄然发生。
初步的台架试验结果出来了。
改进后的国产泵,虽然在最大压力、效率、寿命等综合指标上,距离白杨最初的设计图数据还有着一些差距。
但其在额定工作区间的压力稳定性、流量脉动、抗污染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尤其是压力曲线后段那个恼人的抖动峰值,几乎被抚平了!
这意味着,在盾构机推进系统这个特定的工况下,这款“魔改”版的国产泵,已经摸到了“可用”的门槛!
消息传来,整个第三机械厂沸腾了。
王建设激动得差点当场掉眼泪,抓着老张的手使劲摇晃:“老张!好样的!你们技术科立了大功!立了大功啊!”
老张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厂长,这都是白所长指导有方,我们就是照方抓药,出了点力气。”
话虽谦虚,但眉宇间的自豪和兴奋,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
这天,白杨完成了在第三机械厂的最后一次技术交底和数据评估。
看着台架上运转平稳的改进型液压泵,以及旁边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趋于理想的测试数据,他点了点头。
“王厂长,老张师傅,小李师傅,从目前的数据看,改进方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后续的批量试制、装机联调和寿命考核,还需要你们继续下功夫。”
“尤其是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的一致性,一定要严格把控。”
白杨细致地叮嘱着,像一个即将远行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
王建设连连点头,像小鸡啄米:“明白!明白!白所长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好质量关,绝不辜负您的心血!”
白杨笑了笑,收拾好自己的笔记本和图纸:“盾构机液压系统这边,关键的技术瓶颈算是初步解决了。”
“我研究所那边还有很多事情积压着,后续我就不每天过来了。如果试制和装机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听到白杨说以后不来了,王建设心里咯噔一下,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
这短短的一周多时间,白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不仅解决了困扰全厂的燃眉之急,更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所长,已经用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惊人的效率,彻底征服了厂里所有技术人员的心。
王建设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却发现一切感谢的言语在白杨巨大的贡献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知道,人家白所长是搞国家尖端项目的,能抽出这么宝贵的时间来“扶贫”,已经是天大的情分了。
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朴实的话:“白所长,太……太感谢您了!您就是我们厂的大恩人!以后您有任何用得着我们三厂的地方,只要您一句话,我们上刀山下火海,绝不含糊!”
旁边的老张、小李和其他技术骨干们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和敬佩。
那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强者的敬仰。
白杨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大家言重了。项目的成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咱们国家自己的盾构机贡献一点力量,也是我的荣幸。”
送别的场面,有些隆重。
王建设亲自带队,技术科几乎倾巢出动,一直把白杨和同行的赵启民送到了工厂大门口。
看着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缓缓启动,最终消失在街道尽头,王建设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看着身后一众技术人员,大手一挥:“都回去!打起精神来!白所长把路给我们铺好了,接下来的活儿要是干不好,我们都没脸见他!”
“是!”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干劲儿。
……
车一路平稳地驶向中科院研究所。
赵启民看着旁边闭目养神的白杨,眼角似乎又多了几分疲惫,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这年轻人,真是块好钢,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而且总能创造奇迹。
“白杨同志,这次真是辛苦你了。三厂那边,你可是给他们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啊。”赵启民由衷地说道。
白杨睁开眼,揉了揉眉心,淡淡一笑:“赵部长,在其位谋其政,应该的。”
赵启民闻言,哈哈一笑:“看来,我们的白大科学家,还是这么谦虚嘛!”
说笑间,车驶入了研究所的大门。
熟悉的科研环境,让白杨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然而,放松是短暂的。
回到阔别多日的办公室,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报告、实验数据记录。
还有信笺上那些需要他批复、审阅、决策的事项,白杨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又紧绷起来。
数据分析报告需要审阅。
新的设计方案需要论证。
几个下属课题组的研究进展需要听取汇报。
还有一些与兄弟单位的合作项目需要协调……
桩桩件件,都是关系到研究所核心研究方向的大事。
在第三机械厂的那段时间,他虽然晚上也会抽空处理一些紧急事务,但大部分精力都扑在了液压泵上。
现在,是时候把重心彻底转回来了。
甚至顾不上喝口水,白杨便一头扎进了工作的海洋。
时间,仿佛在他的世界里失去了意义。
从下午到傍晚,再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始终亮着。
除了偶尔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脖颈,或者喝几口早已凉透的茶水,白杨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办公桌。
助理小李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资料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灯光下,白杨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眉头微蹙,手指在厚厚的报告上快速划过,偶尔停下来,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
“所长,这么晚了,您多少休息一会儿吧?晚饭您也没怎么吃,我给您去食堂弄点夜宵?”小李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低声劝道。
这段时间跟着白杨两头跑,他是最清楚所长工作强度的人,眼看着白杨眼下的乌青越来越重,心里是真有些不落忍。
白杨头也没抬,目光依旧锁定在眼前的公式和数据上,摆了摆手:“不用麻烦了,小李。手头这点弄完再说。这几天落下的工作太多了,得赶紧补上,时间不等人啊。”
小李看着自家所长这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