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第三机械厂的热火朝天!(第2页)
“我们之前考虑过加强轴承座,但没想到从内部结构入手……真是……真是……”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刘师傅则盯着密封结构的部分,眉头紧锁,然后猛地一拍大腿:“对啊!这个刷式密封的结构细节,可以这么改!”
“还有这个丁腈橡胶的改良配方……如果真像白所长说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大幅提高,那咱们那个老大难的泥水环境下的密封问题,就有谱了!”
“何止是有谱!”王建设接口道,语气斩钉截铁,“白所长说了,这是初步方案,具体实施细节可能还有问题,回头他会亲自过来指点,到时候有不懂的,直接现场问。”
这句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众人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太好了!太好了!”
“赶紧的,老张,小李,咱们马上组织人手,重新计算,修改图纸!”
“刘师傅,您看这个轴承改造,咱们车间的设备能达到精度要求吗?”
“材料!厂长,那个改良橡胶和柱塞泵,得赶紧联系!”
刚才还死气沉沉的小会议室,瞬间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引擎。
每个人脸上都重新焕发了神采,眼中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之前的迷茫和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人员特有的那种,面对挑战、即将攻克难关时的亢奋。
王建设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白所长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再次浮现在他脑海里。
他默默地想:这哪里是什么所长,分明就是照亮前路的一盏明灯啊!有了这盏灯,咱们这“大蚯蚓”,一定能行!
……
与此同时,研究所里。
白杨已经脱下了外出的那件的确良外套,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白大褂。
他正站在一个复杂的实验装置前,神情专注地观察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
旁边,他的助手正在一丝不苟地记录着。
“……信号的背景噪声还是偏高,第3频段的滤波算法需要再优化一下。”白杨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曲线,对助手说道。
他拿起笔,在记录本上飞快地写下几行新的算法思路,递给助手:“让计算组那边试试这个模型,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初步结果。”
“好的,白所长。”助手接过本子,快步离去。
实验室里恢复了安静,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声。
白杨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湛蓝的天空,眼神深邃。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需要无数个像盾构机这样的“大国重器”,而支撑这些重器不断向前、向上突破的,则是更基础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
……
第三机械厂。
王建设话音刚落,技术科那帮平日里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八瓣使的工程师们,像得了冲锋号令的士兵,呼啦一下就散开了。
老张抱着那几页“圣旨”般的图纸和笔记,脚步快得几乎要小跑起来,生怕慢一步,那纸上的灵感就会飞走似的。
小李紧随其后,嘴里还念念有词,重复着液压泵的型号和参数,眼睛亮得像探照灯,恨不得现在就把那新泵给变出来装上。
刘师傅则直奔车间,他得赶紧去摸摸那些老伙计(机床)的脾气,看看能不能啃下白所长给出的精度要求这块硬骨头。
偌大的会议室,转眼间只剩下王建设和几个负责行政、后勤的科室干部。
刚才还喧嚣鼎沸,现在却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嗒嗒”的走动声。
王建设端起桌上那杯已经凉透了的浓茶,猛灌了一口。
茶叶末子有点剌嗓子,但他心里却熨帖得很。
“老赵,老钱,”王建设看向厂办主任和后勤科长,“这事儿,光技术科那帮书呆子玩命不成。咱们得全力配合。”
他敲了敲桌子,语气不容置疑,“第一,材料!白所长提到的那个xx型柱塞泵,还有改良丁腈橡胶的配方,老钱,你立刻去联系采购科和材料科。”
“不管用什么办法,付出什么代价,以最快速度给我找到来源,或者想办法试制!这是军令状!”
“是!”后勤科长是个干瘦的中年人,平时看着蔫蔫的,此刻却挺直了腰板,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劲儿。
这年头,厂长的军令状,那就是泰山压顶,必须完成。
“第二,协调!”王建设转向厂办主任:“老赵,你去跟各个车间打招呼,尤其是承担加工任务的一车间和负责总装的三车间。”
“告诉他们,这段时间,盾构机项目是重中之重,一切都要给它让路!人员调配、设备使用,优先满足!谁敢扯皮、拖后腿,直接到我这儿来!”
厂办主任是个戴眼镜的斯文胖子,闻言立刻点头:“厂长放心,我这就去传达。保证令行禁止!”
“第三,生活保障!”王建设手指在桌上点了点,目光变得柔和了一些,“技术科和相关车间的同志们,接下来肯定要连轴转,加班加点是免不了的。”
“食堂那边要保证好热饭热菜,夜班要有夜宵,医务室也要随时待命。别让大家伙儿饿着肚子、累垮了身子拼命。”
这话说得实在,底下几个人都点了点头。
人心都是肉长的,光压担子不给草料,马儿也跑不动。
王建设深谙此道。
安排完这些,王建设才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一样转了半天后,终于能稍稍喘口气了。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又开始盘算:
柱塞泵是进口还是国产替代?
国内有没有厂家能达到要求?
橡胶配方涉及到的几种添加剂,化工部那边能不能搞到?
主轴承的加工精度,厂里那几台老旧的精密磨床顶不顶得住?
刘师傅的手艺是没的说,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个个问题像走马灯似的在他脑海里旋转,刚才落下去的那块大石头,好像又悄悄悬了起来,只是没之前那么沉重了。
他知道,白所长给出的是金钥匙,但打开宝藏大门的力气,还得他们自己出。
这扇门,沉着呢!
……
与此同时,研究所的食堂里。
白杨端着一个搪瓷餐盘,里面盛着简单的两菜一汤:白菜豆腐、土豆烧肉,还有一碗清汤寡水的紫菜蛋花汤。
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安静地吃着饭。
周围是同样穿着白大褂或者蓝色工装的研究人员和工人,喧闹的交谈声。
小李端着餐盘凑了过来,坐在他对面,脸上带着兴奋:“白所,计算组那边初步结果出来了!您给的那个算法模型,效果显著!第3频段的背景噪声压下去将近一个数量级!他们说……说您这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白杨夹了一块土豆,慢慢咀嚼着,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嗯,意料之中。还有几个参数可以微调,下午我们再讨论一下。让他们把详细数据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