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回家(第2页)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
一个字,重若千钧。
没有多余的客套,没有虚伪的保证。
赵启民拿起笔,在那份简单的接收登记表上,一笔一划,清晰而用力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白杨起身,将登记表收好,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启民站起身,将那份文件紧紧抱在怀里,对着白杨,微微颔首,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敬意,然后转身,脚步坚定地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内,只剩下白杨一人。
他走到窗边,看着赵启民匆匆离去的背影消失在楼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转身回到办公桌前,他拉开另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数份与刚才赵启民拿走的文件一模一样的备份,甚至还有更详细的、分门别类的技术分解文档。
未雨绸缪,永远是他的习惯。
没过多久,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白杨的助理。
助理先是汇报了几项日常事务,然后有些迟疑地看了一眼白杨。
最终还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担忧地说道:“所长,刚才赵部长……就这么把盾构机的全套方案都带走了?这……这技术如此重要,万一……我是说,后续的功劳归属。”
“还有…您知道的,咱们研究所的技术,按规矩,您个人都是占有技术股份的。这个盾构机,明显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甚至将来可能出口创汇的摇钱树啊……”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如此重大的技术成果,就这样轻易交出去。
万一后续被某些单位或个人摘了桃子,或者在利益分配上,白杨和研究所吃了亏,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这不仅关乎名誉,更关乎实实在在的利益,哪怕是在这个年代,上面也是认可技术价值的。
白杨闻言,并不意外。
他明白李明的担忧,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贯的从容和淡定,笑了笑,示意李明不必紧张。
“放心吧,小李。”他的声音平静:“规矩,早在我们研究所拿出第一份重要成果的时候,上面就已经和我明确过了。”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缓缓说道:“我们研究所承担的,是国家最急需、最尖端的科研攻关任务。所有从这里走出去的技术,只要是对国家有利,能推动国家发展,那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至于你担心的那些……”白杨放下茶杯,露出微笑:“上面自有考量,也早有安排。”
“所有出自我们研究所、由我主导的技术成果,无论最终由哪个单位生产、应用,其技术源头和知识产权归属都是明确的。”
“该属于研究所的荣誉,一分不会少;该属于我个人的技术股份和收益,也早有定论,并且有正式文件备案。”
他看着李明,眼神中带着一丝鼓励和提点:“这既是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是对我,对我们整个研究所最大的信任和激励。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拿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其他的,不必过虑。”
李明听着白杨的话,心中的担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敬佩和恍然。
原来,最高层早已为白杨和研究所铺平了道路,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份远见和魄力,以及对白杨毫无保留的信任,本身就说明了太多问题。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明白了,所长!我这就去整理下一阶段的课题资料!”
“去吧。”白杨微笑着挥了挥手。
办公室再次恢复了安静。
……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尤其是在盾构机方案交接前后的细节敲定与后续课题的初步规划。
饶是白杨精力远超常人,也感到了一丝疲惫。
紧绷的神经需要舒缓,而家,永远是最好的港湾。
是时候,回家看看了。
心中泛起对妻女的思念,那是一种不同于面对科研难题时的冷静,而是一种温润的暖意,悄然流淌。
他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回去了,不知道他的“小棉袄”白浅浅又学会了什么新词,妻子钱雯惠最近是否安好。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接通了助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