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马里亚纳XY 作品

第114章 天津天主教西开教堂

在天津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中,有一处地方宛如一颗宁静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天主教西开教堂。这座教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回忆。当我第一次听说西开教堂时,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揣着期待与兴奋,踏上了前往西开教堂的旅程。

我选择乘坐地铁前往,1号线或3号线在营口道站下车,从地铁站出来,步行不多远就能感受到周围氛围的变化。原本喧闹繁华的商业气息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沿途,我看到许多行人也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想必他们也和我一样,是被西开教堂的魅力所吸引。

随着距离教堂越来越近,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逐渐映入眼帘。红黄色的花砖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三座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每座圆顶上的青铜十字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神圣与庄严。

西开教堂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西宁道9号(临近国际商场),坐落在繁华的滨江道商业街南端。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周边是热闹的商业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教堂却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自成一片宁静的天地。

西开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罗马教廷颁发诏书,望海楼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禄(法国遣使会会士)考察后,认为望海楼教堂地处天津旧市区,不利于今后扩展,于是决定在紧邻天津法租界西南面的老西开兴建新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1913年8月,西开教堂正式动工修建,历经三年,于1916年6月竣工。

在西开教堂的建设过程中,还伴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老西开事件。1915年,法国天主教强迫老西开居民向法租界纳税,这一行为激起了天津人民的极大愤慨。各界群众联合起来,组织了维持国权国土会,以抵制法国的侵略扩张野心。1916年10月20日,法租界巡捕将驻守张庄大桥的中国警察缴械拘禁,引发了天津市民大规模抗议活动。后来,这一地区长期维持中法共管局面。西开教堂见证了这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也成为了天津人民爱国精神的象征。

文革期间,西开教堂遭受重创,教会活动被迫停止。1966年8月23日,圣若瑟主教座堂受到红卫兵冲击,三座塔楼上的十字架被砸毁。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西开教堂才得以恢复,重新焕发出它的光彩。1979年开始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产,同年底座动工修缮,1980年8月15日西开教堂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1991年8月,西开教堂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2018年11月,西开教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西开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同时又融合了一些哥特式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正面看,教堂的大门采用拱门形式,通常用石头做材料,在石门上凿出一个拱卷,一个套一个拱卷由表入里,一个比一个小,最里层是木制大门。大门两侧立有四座白色雕像,分别为耶稣座下的四位宗徒,他们的神态庄重,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教堂。

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楼,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塔楼高耸入云,上覆盖着绿色铜片。经过岁月的冲刷,斑驳的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具有历史感的光彩。塔楼顶上各有一个青铜十字架,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的青铜十字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