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马里亚纳XY 作品

第110章 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第2页)

在七里海麋鹿园,我还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麋鹿,因其头脸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而被称为“四不像”。七里海麋鹿园位于七里海东海兴海湖鸟类保护区西侧,占地150亩。园区内遍布苇田、湖泊、沟渠,依据原有地形地貌,修建了若干个岛屿、浅滩,并栽种牧草,为麋鹿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麋鹿是天津七里海湿地的原有物种,曾有大量麋鹿在此栖息,后因多种原因逐渐消失。80年代,麋鹿从海外被迎归,2011年,天津宁河区从北京麋鹿苑引进10头麋鹿放养在七里海湿地,以加快种群恢复,并建设饲养基地,配备专人精心照料。如今,麋鹿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10只增加到目前的25只左右。看着这些可爱的生灵在湿地中悠然自得地吃草、散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也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七里海湿地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名称由来,有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两种说法。《宁河图说》记载:县西南四十里曰七里海,受青龙湾之水而注于七里海,因其小于七里故名。由此可知,七里海是因青龙湾到七里海的导水路程而得名。而神话传说则更为浪漫,传说在很早以前,昌黎县东南临海有一座叫七里城的地方,因得罪了镇守渤海的龙王老黄龙,被猛涨的潮水淹没。船老大杜小龙挺身而出杀死黄龙,黄龙死后变成沙丘截住海水退路,但七里城仍在海水中。后来杜小龙吞下龙蛋变成独角龙,用角顶沙丘时因回头望家乡,海水再次淹没七里城,从此被海水淹没的七里城就叫“七里海”。

从历史沿革来看,七里海地区曾经是古渤海的一部分,随着渤海水逐渐退去,因地势低洼,成为与渤海有狭窄通道相连的海湾,后来通道淤塞成为湖泊,并逐渐由咸水变成淡水。约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在距今5000年左右,已成为紧邻渤海的深水湖泊。汉代称“雍奴薮”,《水经注》载,北魏年间,此处方圆约3000平方公里。明朝时,七里海面积虽已远不如前,但仍“浩瀚无垠”,明嘉靖年间记载:“七里海,广袤二百五十二里。”到了清代,已经不再连片,而是分割成前海、后海和曲里海三个部分。民国时期,每逢雨多水汇则极目无涯,旱则诸淀皆涸,惟七里海尚有宁车沽一道,下通北塘潮汐,水常不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七里海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其中前海78平方公里。60年代后海、曲里海干涸,水域面积减少到68.5平方公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现已纳入“天津市重点旅游景区规划方案”。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和了解历史文化,七里海湿地周边还有许多现代游乐项目,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内设有长达8公里的湿地走廊及6000亩原始湿地,还有水生植物展示区、观鸟台、野鸭子池、天鹅湖、鱼池、钓蟹池、特色餐饮小木屋、中央喷水舞台、玫瑰庄园、婚纱摄影基地、野外烧烤园、亲水观景走廊、儿童乐园、童话城堡、野外拓展训练区域等众多游览项目。我沿着木质廊桥漫步,穿梭在芦苇荡中,近距离感受着湿地的气息。廊桥两边的芦苇高大茂密,不时有小鸟从芦苇丛中飞出,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在观鸟台,我用望远镜观察着各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趣味。野鸭子池里的鸭子欢快地游来游去,我买了一些面包投喂它们,看着它们争抢食物的可爱模样,不禁让人忍俊不禁。天鹅湖中的黑天鹅和白天鹅优雅地在水面上游弋,它们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鱼池里的鲤鱼色彩斑斓,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前来观赏。钓蟹池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游客们手持钓竿,专注地盯着水面,等待着螃蟹上钩,每当有人钓到螃蟹,都会引起一阵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