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天津马场道洋楼(第3页)
天津工商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大学”,西侧建有一座小教堂,如今成为了学校的报告厅。教堂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彩色的玻璃窗户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想象着当年学生们在这里做礼拜、听讲座的场景,仿佛能听到悠扬的钟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钟楼的东侧,是行政楼,也叫预科大楼,建造于1922-1923年,南部东西朝向,原为学生宿舍,一层游廊地面为彩色马赛克图案,精致美观;北部为教室、化学实验室、接待室等。2020年,该建筑被认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漫步在预科大楼的游廊上,脚下的彩色马赛克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这里曾经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岁月,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在预科大楼的南侧,有一座建造于1923-1933年的建筑,名为“和平楼”,现存三栋,第四栋损毁。2020年,该建筑被认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过去是学生宿舍,如今这里是日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学院的所在地。走在一楼的长廊上,右手是浓郁的校园风情,左手特色文化墙上,是用32种语言写成的“天津外国语大学”,颇有文化和语言的浪漫。和平楼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传统与创新相互交织。
与桑志华旧居同一院落中,有一排红砖黄墙的小楼,少有人知,这就是21号楼,也叫神甫楼。神甫楼建造于1922年,总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含地下室)。这里曾经是天津工商大学(天津工商学院)教员宿舍,也曾暂时存放过北疆博物院收集的大量历史文物和民间艺术品。或许因为天津工商学院的教会学校属性,起初老师多为教会神甫,他们居住在这里才会被称为神甫楼。这座小楼虽然看似普通,但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师生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奋斗。
漫步在马场道,欣赏着沿途的洋楼建筑,感受着历史的气息,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每一栋洋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它们或是见证了主人的辉煌与衰落,或是承载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是展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这些洋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在这次游玩中,我不仅领略到了洋楼的建筑之美,更深入了解了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达文士旧居的神秘族徽、刘冠雄故居的海军传奇、北疆博物院的科学探索以及天津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群的学府文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我对天津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些洋楼是天津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一些洋楼面临着被破坏或拆除的危险。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修缮,让这些洋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继续为后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马场道的洋楼之旅,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感动的心灵之旅。在这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考。我相信,每一个来到马场道的人,都会被这里的历史氛围和文化魅力所吸引,都会在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马场道,走进这些洋楼,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