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马里亚纳XY 作品

第43章天津引滦入津工程纪念馆(第2页)

决策过程展厅详细介绍了引滦入津工程从提出到最终确定的艰难历程。这一工程涉及到河北、天津的多个县区,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克服诸多困难。在决策过程中,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讨论,引滦入津工程正式确定,并于198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

施工建设展厅是纪念馆的核心部分,这里通过实物展示、模型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引滦入津工程建设的艰辛与不易。引滦入津工程是新中国首个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全长234千米,需要穿越燕山山脉,修建隧道、渠道、泵站等众多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设备落后等。但他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众多的施工难题中,隧道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引滦入津工程的隧道需要穿过200多处地质断层,施工难度极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建设者们采取了“长隧短打”的方式,除隧洞进出口外,又同时开凿17个支洞,从36个工作面同时掘进。在施工过程中,塌方、滑坡、渗水等危险时刻威胁着建设者们的生命安全,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毫不退缩。其中,景忠山隧洞的施工尤为艰难,负责该隧洞施工的铁道兵部队和天津驻军198师的官兵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隧洞施工中,参建部队中有6100多人带病带伤坚守一线,107人受伤致残,1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着展厅里展示的烈士们的照片和遗物,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天津人民的心中。

除了隧道建设,渠道和泵站的建设也同样困难重重。建设者们需要在崇山峻岭中开凿渠道,将滦河水引入天津。在渠道建设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地形复杂、施工条件艰苦等问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山间开辟出了一条“生命之渠”。泵站的建设则需要高精度的技术和设备,建设者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确保了泵站的顺利运行。

在施工建设展厅,还有一些珍贵的实物展示,如建设者们使用过的工具、安全帽、工作服等。这些实物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它们却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感受到了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看着这些实物,我仿佛看到了建设者们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怕艰难险阻,为了实现引滦入津的目标,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