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锦 作品

第275章 爱恨交织(第2页)

“萧琰?”崇昭帝轻笑一声,意味不明。

“这萧家的人啊,世代受恩,与皇室亲厚,行事难免托大,少了掂量。你敲打敲打他原是应当,却也不便做得过火……”

皇帝目光如炬,直视李肇,

“水至清则无鱼,驭下之道,是张弛有度,过刚易折呀。太子,你锋芒太露,还需磨砺。”

李肇长揖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崇昭帝满意地点点头。

“你且先回东宫歇息片刻,今夜麟德殿,朕召宗室百官为你接风洗尘。好好养足精神。郭家的事,朕自有主张。”

言罢便挥袖示意退下,却未再提方才的提议。

李肇知道,这是在试探他,是否恋栈兵权,野心膨胀。

“父皇圣明。儿臣自当谨遵圣谕,唯父皇马首是瞻。”

崇昭帝缓缓颔首。

李肇对上皇帝那意味深长、暗含告诫的目光,指尖在袖中攥了攥,躬身行礼。

“儿臣告退!”

殿外,秋风带着一片不知从哪里飞来的梧桐叶。

正正飘落在他玄色云纹的皮靴前。

色泽焦黄,脉络清晰。

他弯下腰慢慢捡起,望向天边那一轮残阳,想起御街上百姓们愤怒的吼声,想起茶楼之上那一道清冷的身影。

他勾了勾唇角,眼中却无半分笑意。

--

入夜的麟德殿。

夜宴正酣。

羊角宫灯悬于梁间,烛影摇红,照得大殿流光溢彩。

舞姬们翻卷着袅袅水袖,演着新排的《破阵乐》,金钲混着丝竹,一派凯旋欢腾之景……

崇昭帝端坐御案之后,手中金樽微举,酒液晃出波光。

“西疆大捷,解朕心腹之忧。太子此举,当记首功。”

他朗声带笑,微醺的目光,慢慢落在下首首位的李肇身上。

“这杯酒,朕与尔等同饮——扬我国威,功在社稷。”

满殿文武齐齐起身,高举酒杯,轰然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盛世大梁,福泽绵长!”

“威加四海,国运永昌!”

觥筹交错声鼎沸,恭维贺喜声,不绝于耳。

“儿臣微末之功,不足父皇挂齿。”

李肇起身,高举金樽,墨色大氅随动作扬起,带起一阵冷冽的风,与殿内的热络格格不入。

他仰头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

“此杯,谢父皇天恩洪福,庇佑三军。”

皇帝笑了笑,忽然抬手,止住歌舞。

殿内乐声骤停,只剩下烛火噼啪轻响。

众臣的目光都望向御座。

只见皇帝将金樽重重搁在案上,溅出的酒液,落在明黄桌布上。

待四周俱寂,他目光再扫视全场,声音陡然转沉。

“今日朕不只为太子接风,还有一事关乎国法纲纪,须当廷明示——”

皇帝的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回李肇身上。

“朕闻奏,郭照怀之流贪墨军需,丧尽天良。太子今日当街擒拿国贼,以慰西疆阵亡将士之灵,正合朕意。”

顿了顿,皇帝威严的声音划破寂静。

“郑国公郭丕教孙无方,难辞其咎,太子亦处置得当。”

“传朕旨意,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彻查兵部员外郎郭照怀贪墨军需、倒卖粮草一案。凡涉案官吏,不论官职高低,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一道惊雷横空劈下。

方才还喧嚣的麟德殿内,落针可闻。

百官脸上笑容僵住,不少人握着酒杯的手微微僵硬。

更有嗅觉灵敏的官员,已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眼观鼻鼻观心,生怕被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