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安保主管的十万个为什么:嬴姓为啥又叫赵政?(第3页)
夏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手指敲了敲沙发扶手:“这么说,秦赵两家论祖上,跟咱曹氏集团里不同部门似的?看着各管各的,其实都是一个大老板底下的?”
曹云被这个接地气的比喻逗笑了:“差不多这意思!当年秦赵同源,后来各自立国,在战场上打得头破血流,可往上数几辈,都是坐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亲戚。而且,秦赵两国在政治制度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两国都实行了郡县制,这是一种将国家权力集中到中央的政治制度。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差异,但这种制度的出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即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另外,秦赵两国在经济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秦赵两国作为当时的强国,也不例外。两国之间的贸易涉及到各种商品,如粮食、丝绸、铁器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墨尘轻笑一声,目光扫过嬴稷:“何止秦赵?就像曹氏集团有分公司、子公司,天下诸侯表面上各占一方,实则大多是颛顼、黄帝的后裔。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这才是天下终究归一的根本 —— 就像您管理集团,底下部门再多,核心的凝聚力断不了。而且,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华夏民族的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无论是哪个民族或部落,只要融入到华夏文化的大家庭中,就会逐渐接受和传承华夏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相互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对汉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汉族文化也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同化。最终,这些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到汉族中,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这也说明,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够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嬴稷听罢,目光灼灼:“王爷此言,比当年本王与赵武灵王会盟时的感悟更深。那时只道是邦交利害,如今才懂,这天下归一,原是血脉里的大势所趋。而且,本王也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武力,更取决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秦国能够统一六国,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外,也与秦国重视文化教育,善于吸收和融合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夏雨摸了摸后脑勺:“虽然听着有点绕,但大概明白了!就像我管安保,不管分成多少个小组,最终都是护着集团的根基。老祖宗的血脉,就是咱们的根基。而且,我还想到,咱们现在的一些地名,其实也与历史上的姓氏和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是以某个家族的姓氏来命名的,这也反映了当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众人会心一笑,客厅里的阳光恰好掠过玉韵壶,在墨尘的孩童面容上投下细碎光斑。白起忽然盯着电视里播放的古装战争片,浓眉一皱:“若当年有这等神物,本将战前点兵便无需费时费力……” 高长恭趁机凑过去,指着电视里的美人画面直乐呵,郑元姬见状作势要打,满室笑语渐渐盖过了历史话题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