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水美 作品

第601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十)--联合探查会议(第3页)

政治博弈:中国提议的探针云包含隐性文明评估系统

【技术细节】

星际距离:1500亿光年(暗物质曲速引擎理论值)

探测设备:第12代侦察舰队(搭载暗能量传感器)

通讯延迟:实时全息投影(通过量子纠缠中继站)

【伦理争议】

法国代表:\"是否该先与该星球原住民沟通?\"

德国代表:\"建议启动《星际接触公约》第23条\"

俄罗斯代表:\"他们连电磁波都没有,可能处于青铜器时代\"

【技术挑战】

能源:需要1000年持续输出的戴森球级能量

导航:需穿越12个暗物质漩涡带

生存:人类基因改造需适应0.98g重力环境

【未来展望】

美国代表:\"这将是28世纪的'新大陆',但需要《星际马关条约》式协议\"

中国代表:\"建议成立'地球联邦星际委员会',采用区块链式决策系统\"

日本代表:\"我们的水下城市技术可改造该星球海洋生态\"

【镜头语言】

特写:张韵博士的防护服左胸绣着\"嫦娥工程7000\"字样

全景:环形会议室外的太空港,曲速飞船正在充能

转场:星云图中的k-7856突然闪烁,全息投影出现数据乱码。

(注:该场景融合了曲速引擎、量子通讯、生态改造等科幻元素,

通过各国代表的微表情和动作细节,暗示28世纪的星际政治格局。

建议在影视化时采用动态粒子特效呈现星云图,用冷色调灯光突出太空舱的金属质感。)

决议形成

经过72小时量子纠缠会议(主观时间感知压缩为7.2分钟),最终通过《跨维度探测公约》修正案:

采用中国探针云框架+德国真空加密技术

嵌入英国伦理监管Ai核心

在俄罗斯设计的加速轨道部署

由日本维护时空校准系统

设立印度主持的文明接触委员会

(各国代表的全息影像逐渐淡出时,星图标记突然闪烁出主动响应信号

——暗示该坐标文明可能已观察地球文明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