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南中风云再起(第2页)
很快,荀悝便骑马来到地头。
看着正在田间劳作的百姓,翻身下马后便上前攀谈起来。
对于荀悝,当地百姓也早就熟悉了。
这位县丞没有什么官架子,为人也和善。
农忙的时候还会带着县衙里的人来帮忙,是个难得的好官。
不光是他,好像从陛下登基之后,官员都开始变得好起来了。
“再有不到两个月,这些粮食也该收成了,交了秋税,再把桑皮和秸秆一卖,老汉就等着享福了。”
坐在地头,老农满眼期待的看着地里的庄稼和身边的荀悝说道。
荀悝笑着说道:
“今年雨水正常,桑树长的快,皮恐怕会有点厚,到时候得多泡一泡才能刮下来皮。”
刘谌改进了造纸术后,地里原本只能用于烧火的秸秆也成了好东西。
可以拿来造纸。
那些之前因为蜀锦交易量暴增多种的桑树,虽然因为后来魏国刻意减少蜀锦需求的原因有点供大于求。
但朝廷很快就告诉百姓,这些树的皮可以剥下来卖给朝廷,拿来做桑皮纸。
虽然收入比不了之前拿来养蚕,不过这些土地本来就是下等田,桑树又不用刻意打理,算下来还是要比种粮食省不少功夫。
同时因为秸秆都被收走造纸的缘故,让煤炭得以在益州快速的推广。
这种便宜又耐烧的东西,可比秸秆强得多。
一进一出,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小人晓得呢!”
百姓生活有奔头,就会盼着朝廷越来越好。
更不要说朝廷当初还发行了一部分国债,那都是朝廷打赢后才能兑现的东西。
荀悝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准备离开,忽然看到了老农的农具磨损的已经很厉害了。
又想到出发之前赵家送来打造农具的文书。
便笑着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这农具都磨损的这么厉害了。”
“咋还不想着赶紧换一个。”
老农却笑着说道:
“别看老汉现在生活好了,可这家当还得省着点用。”
“就这,都比赵家那些佃户们用的好。”
荀悝笑着翻身上马:
“那赵家才打了一批农具,你马上就要被人家比下来喽。”
老汉闻言一阵摇头:
“咱这草民哪里能跟赵家比。”
“人家那好东西,多的都用不完。”
“也不知道他们打造这么多农具干什么,也没见给那些佃户们用。”
老汉的话让刚准备离开的荀悝停住了脚步,笑意也僵在了脸上。
声音略带凝重的问道:
“老伯,你是说那些佃户们并没有拿到赵家打造的新农具?”
老汉点了点头:
“这有啥奇怪的?旧的能用为什么要用新的?再有钱也不是这么个糟蹋法。”
这句话让荀悝的脸色骤变。
顾不得和老农说话,立刻就往县衙的方向赶。
看着荀悝急匆匆离开的背影,老农感慨道:
“官倒是个好官,就是这性子太毛躁了些,到底还是个娃啊 !”
荀悝心中已经升起一股恐慌,老农无意间的话让荀悝察觉到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需要证实。
匆匆返回县衙,不顾属下惊讶的目光来到存放案牍的地方,开始按照时间去翻检所有提交上来的关于打造农具的文书。
这一看,让荀悝发现一件要命的事。
因为盐铁由朝廷专控的原因,所有的铁料调配都是有记录的。
兴汉五年之前地方上的农具打造数量还算正常。
从兴汉五年初开始,漾濞几大家族便开始大量的打造农具。
每次数量虽有不等,但大致都差不了多少。
而到了兴汉七年,数量几乎翻了一倍多。
今年更是连着两次打造农具,夏收前一次,秋收前又一次。
并且这次的数量多到自己之前都感到惊讶。
可是他们打造了这么多的农具,却没有交到佃户的手里去用。
那打造这些农具的意义在哪里?
而且从时间线上来看。
兴汉五年,正是南中三郡发生叛乱并被快速平息的时候。
而这次打造农具的时候,正是掌管南中的范长生离开南中北上前往天水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