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冷冷的上条秀子 作品
第391章 大明中兴之困(第2页)
在朱棣、朱高炽、张嫣与朱瞻基四代人的齐心努力下,曾经与大明对峙的瓦剌部,正逐步迈向汉化之路。瓦剌部与其他民族部落和汉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关系愈发融洽,呈现出一片和谐发展的景象。在这片曾经充满战火的土地上,汉人的农耕技术得以广泛传播,瓦剌部的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逐渐形成。城镇中,汉人与各部落民众共同经营着商铺,街道上熙熙攘攘,贸易往来十分活跃。学堂里,既有汉人先生教授儒家经典,也有瓦剌子弟认真聆听,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这里蓬勃展开。然而,大明的繁荣景象并非全境皆然。历经战火洗礼后,尽管京城周边呈现出一片繁华昌盛之态,可偏远地区的状况却令人堪忧。战争使得国家财政开支巨大,为弥补亏空,赋税征收极为繁重。对于偏远地区的百姓而言,沉重的赋税如同巨石般压在他们肩头,生活艰难困苦。
张嫣深知,国家的繁荣不能仅局限于京城的繁华表象,偏远地区百姓的生活同样至关重要。她时常忧虑,那些偏远之地,山高路远,朝廷的政令难以及时有效地传达与实施,百姓们在重税之下,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