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镜启新篇(第2页)
在与这些部落的长期交流中,大明的文化逐渐在当地生根发芽。部落中的先生们对大明的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学习汉语,研读儒家经典,深入了解大明的礼仪制度与哲学思想。他们意识到,大明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能够为部落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部落里的年轻小孩们,在先生们的教导下,也纷纷踏上了学习汉语的征程。他们从简单的汉字读写开始,逐渐掌握了流利的汉语表达。如今,在这些部落中,时常能看到年轻的小孩们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说着汉语,书写着汉字。他们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点滴,表达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这种文化的汉化现象,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更为科技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瓦拉布等部落的人们掌握了汉语,他们便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明的科技成果。祝华发明的显微镜与天文望远镜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后,同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部落中的有识之士听闻后,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学习这两项神奇的发明技术。张嫣得知此事后,欣然应允。她深知,科技的传播不应受地域的限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往往能催生出更强大的创新力量。
于是,在张嫣的安排下,一批精通显微镜与天文望远镜制作技术的工匠与学者,带着相关的工具和材料,踏上了前往瓦拉布等部落的旅程。他们在部落中开设了专门的讲习所,向部落里的人们传授显微镜与天文望远镜的制作原理、方法以及使用技巧。
讲习所里,座无虚席。部落里的工匠们、年轻的学子们,纷纷带着好奇与渴望的眼神,认真聆听着来自大明的老师们的讲解。他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制作步骤,亲手尝试打磨镜片、组装镜筒,感受着科技的神奇魅力。
在学习制作天文望远镜的过程中,部落里的一位年轻工匠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想法。他发现当地一种特殊的矿石,经过特殊处理后,可能具有比普通玻璃更好的光学性能。在大明工匠的指导下,他将这种矿石进行加工,尝试用于制作望远镜的镜片。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新制作出的望远镜在观测效果上竟然有了显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