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冷冷的上条秀子 作品
第282章 从禁锢到传承的奋进之路(第2页)
与此同时,张嫣也没有放弃对《永乐大典》相关政策的争取。她不断收集各地因科技应用而带来发展的实例,定期呈递给朱棣,希望能让他看到科技对国家的积极影响。在张嫣的坚持下,朱棣终于有所松动。
一日,朱棣将张嫣召至御前,说道:“朕近日思索再三,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科技之术,或许并非全然无用。但为防扰乱学风,可先在部分学府进行试点,挑选一些对科技有天赋和兴趣的学子,教授《永乐大典》中的相关科技知识。”
张嫣心中大喜,连忙谢恩:“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大明的科技传承便有了希望。”
在历经无数次的陈情与努力后,张嫣终于得到了朱棣的首肯,这如同在漫长黑夜中撕开了一道曙光,为大明的科技传承带来了希望。得到许可的那一刻,张嫣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在选定学府推行科技教育的工作中。
张嫣深知,要让科技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人才是关键。于是,她开启了一场精心的选拔之旅。她派遣专人前往各地学府,发布选拔通告,详细说明选拔的标准与科技教育的意义。通告一出,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对科技满怀热忱的学子们纷纷响应,怀揣着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踏上了这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选拔之路。
选拔过程严谨而全面。首轮为理论考核,题目涵盖了基础数理知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等多个方面,旨在筛选出具备扎实知识基础与敏锐思维的学子。次轮则注重实践能力,学子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制作,以此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经过层层筛选,一批天赋异禀、对科技充满热情的学子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明科技教育的首批种子。
人才选定后,张嫣又马不停蹄地着手制定教学计划。她召集了工部的资深工匠、对科技颇有研究的学者,共同商讨课程设置。经过反复的研讨与论证,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计划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