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冷冷的上条秀子 作品
第281章 科技传承之困(第2页)
与此同时,专门介绍车床制造的书籍也开始在坊间流传。学子们听闻有这样一本记录新奇发明的书籍,纷纷争相传阅。他们被书中所描绘的车床制造过程深深吸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创新世界的大门。许多学子在阅读后,对工业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
一些好学的学子,甚至亲自来到工部工坊,向工匠们请教车床制造的细节。工匠们总是热情地接待这些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新的发明创造。在这样的氛围下,大明的科技之风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发明创新的行列中,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张嫣将车床制造细节记录传承的这一伟大决定,它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大明科技创新的燎原之势。
车床制造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在张嫣心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她满心期待着,这份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智慧的成果,能够通过《永乐大典》以及专门编写的书籍,如同种子一般,播撒在莘莘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孕育出更多创新的硕果,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现实的冷水无情地浇灭了她心中的希望。当张嫣满心欢喜地准备推动车床制造知识的广泛传播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朱棣不允许《永乐大典》上的这些科技知识被莘莘学子学习。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张嫣的心头,让她瞬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无奈之中。
张嫣实在难以理解,为何如此宝贵的知识要被束之高阁。在她看来,科技的进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年轻的学子们则是未来的希望。让他们接触、学习这些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更能为大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可如今,这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被这一纸禁令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