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匠心铸器(第2页)
但实际操作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车床所需的动力比缝纫机大得多,在运转过程中,连杆与踏板、转轮的连接处经常出现松动,导致动力传输不稳定,转轮转动时快时慢,甚至有时会突然停止。工匠们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是连接部位的设计不够合理,受力不均匀。于是,他们对连接部件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加固装置,使连杆与踏板、转轮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稳固,有效地解决了动力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转轮的动力需要传递到加工工件的部位,这就涉及到传动系统的设计。工匠们再次从缝纫机的传动方式中获取灵感,采用了皮带传动的方式。他们选用了坚韧的牛皮制成传动带,将转轮的动力传递到安装在车床主轴上的小转轮上。然而,皮带在传动过程中容易打滑,影响传动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匠们在皮带和转轮的表面刻上了特殊的纹路,增加摩擦力,确保皮带能够稳定地传递动力。
车床的核心部件之一是主轴,它负责带动工件旋转,实现切削加工。工匠们选用了优质的钢材来打造主轴,经过反复锻造和打磨,使其具备极高的强度和精度。为了保证主轴的旋转精度,工匠们在主轴的两端安装了精心制作的轴承。这些轴承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内部填充了润滑油脂,大大减少了主轴旋转时的摩擦力,使主轴能够平稳、高速地运转。
在解决了动力传输和主轴问题后,还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固定和移动刀具的装置,以实现对工件的切削加工。工匠们设计了一个可以在导轨上滑动的刀架,刀架上安装了夹紧刀具的装置。通过手动操作,工匠可以精确地控制刀架的位置和切削深度,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各种形状的加工。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尝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一台借鉴缝纫机转动理念的简易车床终于呈现在众人面前。尽管它比现代的车床要笨重许多,运转速度也相对较慢,但相较于之前完全依靠手工制造的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