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治乱之策:从分歧到共识的探寻(第2页)
张嫣见状,趁热打铁:“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双方的文化,让孩子们既了解自己部族的传统,又能知晓大明的文化精髓,促进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朱高炽点头称是,神情逐渐振奋起来:“嫣儿此计甚妙。只是,这选派夫子之事,还需谨慎。既要武功高强,能保障自身安全,又要学识出众,懂得因材施教。”
张嫣微笑着说道:“殿下放心,此事我来安排。我会在京城广发告示,招募那些既有深厚学识,又精通武艺的贤才。同时,对入选的夫子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了解鞑靼部的文化习俗,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朱高炽握住张嫣的手,感激地说道:“嫣儿,有你在我身边,实乃我之幸事。此次若能成功,大明边境将少却许多隐患。”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嫣立刻着手实施计划。她亲自撰写告示,详细说明招募夫子的要求与待遇,张贴在京城的各个热闹街区。告示一出,引得众人纷纷围观,许多饱学之士与武林高手跃跃欲试。
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张嫣与朱高炽亲自参与选拔。他们通过笔试、面试和武艺切磋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几位德才兼备的夫子。随后,张嫣又组织了专门的培训课程,邀请熟悉鞑靼文化的学者为夫子们授课,讲解鞑靼部的历史、风俗、宗教信仰等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一位夫子提出疑问:“娘娘,我们前往鞑靼部教学,他们的族人会接纳我们吗?毕竟双方之前有过冲突。”
张嫣微笑着回答道:“起初他们或许会心存疑虑,但只要我们以真心相待,用知识去打动他们,我相信他们会看到教育的好处。而且,我们可以先从与鞑靼部关系较好的部落入手,做出成效后,其他部落自然会效仿。”
夫子们听后,纷纷点头,对即将开始的教学之旅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朱高炽也在朝堂上积极推动相关事宜。他向朱棣详细汇报了张嫣的计划,起初朱棣对此也心存疑虑,但在朱高炽的耐心解释下,他最终同意了这一举措
在朱高炽和张嫣紧锣密鼓地为选派夫子前往鞑靼部一事忙碌之时,这一日晌午,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东宫的膳厅内。张嫣、朱高炽、朱瞻基、胡善祥以及郭贵妃几人正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饭。膳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然而众人的交谈声却让这温馨的氛围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正当大家吃得差不多时,朱棣身边的李公公迈着细碎而急促的步伐走进膳厅。他身着一身整洁的太监服,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一进门便拱手行礼,声音尖细却清晰地说道:“参见娘娘,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各位娘娘,世子爷。”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张嫣微微点头示意,说道:“李公公,不必多礼。不知公公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