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墨封 作品

第162章 筒箭法(第3页)

  “遵节度钧命!”

  几将分领阵势,如潮水般铺开,向着敌队缓缓推进而至。

  段红烟等人已率领弓兵队严阵以待。

  崔璆军逼近至百步内,如飞蝗般的利箭就铺天盖地价射来。

  浙东军一员裨将冷笑道:“敌进六十步内,箭乃发,这是用弓惯例。百步发箭,难以命中,不过是浪费箭矢而已。”

  话音未落,一支箭咻咻破空,直接贯穿此人面颊,令他惨叫一声,负伤倒地。

  战士将他扶起时,发觉射穿这员裨将的箭矢相当短,只有一般箭矢的一半长短不到。

  这样的箭矢,理应只能用小弓发射,该不能及远才对。

  敌人发出的小箭,却既远又准,如同暴雨倾泻,往复不绝。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浙东军许多战士压根没披甲,只以盾牌防护。倒不是甲胄不足,而是浙东军牛马有限,运力不够,奔袭而来,一部分军兵不得不放弃了甲胄。

  终于有个机灵的裨将喊道:“这是筒射法!守城之时,箭矢不足,就会把一支长矢切成两三根,安上箭簇,用竹筒劈成两半承箭射出。”

  筒箭,又称片箭。唐军使用片箭并不少,譬如这三年来横行江东的义军领袖王郢,在被高骈、裴璩击败后,逃窜时又围攻明州,便被甬桥镇遏使刘巨容自城中以筒箭射杀。

  片箭射程远,初速快。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箭重不足,破甲力低下,二是飞行不稳定,因此一般用于守城,若在野战使用,对于弓箭手的素质就提出很高要求。

  如今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

  崔璆军长途奔行,来与裴璩夹击黄巢,披甲率低下,段红烟等人所部片箭手压根不必考虑破甲问题。

  弓手素质上,段红烟的青玉都本就相当出众。而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三兄弟,也带着麾下的精锐弓手协同作战。

  穆陵关之战后,段红烟已考虑到南方军队披甲率低于北方,可以在野战中以片箭法远距离制敌的问题,专门在这几个月做了强化训练。

  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往复不绝,抛射不休的箭雨,令崔璆军顷刻就陷入了惨重的伤亡,惨呼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本以为这么远的距离,只有弩箭能给他们有效杀伤,而草贼明明强弩不多。

  缺乏预计,最为致命。何况瞧着对面只是一群弓手,崔璆军越发大意,放心大胆地全军压上,预备近身之后,将对方如风卷残云般吃个一干二净。

  他们并未意识到,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当崔璆所部艰难地从百步推进到五十步时,片箭的箭雨已经在浙东军中造成了近千人的伤亡。

  段红烟亲自弯弓搭箭,瞄准敌阵中一员顶盔掼甲,横勇冲锋的浙东军裨将。

  此人防护倒相当坚实,脖子上有顿项,手上还有盾牌挡箭。甚至脸上也有铁面具遮护,只留两个眼孔。

  段红烟觑准敌人眼孔,一箭射出,如有神助,弓弦响过,箭矢径直捅入这员裨将眼眶,只听一声惨号,此将应声倒地。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