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长安郡主的担忧

  要秦扶清说某些读书人,当真是不要脸至极。

  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不去反思自己,反而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别人,就因为秦扶清收勃勃尔为学生,又不肯听他们有些人的去规劝勃勃尔放弃和亲要赔款,就这么几天,景帝就收到好多弹劾秦扶清的奏折。

  秦扶清被景帝叫过去,让他亲自看过那些奏折,有说秦扶清忘本的,有说他不知义的,言语里满是愤懑,好像北地和北明不和,全怪他没在中间斡旋似的。

  景帝脸上倒是看不出喜怒来,这几天勃勃尔在鸿胪寺养伤,没有入宫,朝中为即将到来的和亲之事吵闹不休,却又争论不出来结果,然后就有人把屎盆子往秦扶清头上扣。

  景帝问秦扶清道:“爱卿看完了?”

  秦扶清面无表情,把奏折收好,还给王明,“回陛下,臣看完了。”

  “那爱卿是怎么想的呢?”

  “臣以为,勃勃尔虽是北地七王子,但他的父亲仍在雄壮之年,真正做主下决定的,应该是可汗而非他一个小小的王子。”

  这样的道理,朝中有些大臣难道看不出来吗?他们又不是傻子,当然清楚,上次秦扶清帮许鹏将军解围,在武将中声誉颇高,这些素来被认为头脑简单的武将都能看出来的事情,文臣不会不明白。

  只不过,他们欺负秦扶清没有派系,身后无人,又怕景帝责怪他们无能,当然要祸水东引。

  哪怕秦扶清如今再受皇帝喜爱信任,可人的信任就像藩篱,能防住君子,却防不住小人作祟。

  除非秦扶清能如履薄冰,走对接下来每一个选择,不然无论他做什么,这些弹劾奏折都会如影随形,跟随他到永远。

  如果景帝想听实话,秦扶清会告诉他,朝中不干实事的人太多了,有些职位可以不要的。

  不过他说到底还只是个状元,只是一只脚刚刚踏入权力中枢,还没自己的实权,全依赖景帝的信任,他还不能过早展露锋芒。

  不过……

  他已经记住刚才那些人了。

  “爱卿说的有理啊,只是,朕也不忍心把长安郡主嫁给他,北地蛮荒,朕的妹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景帝沉思,前两天,长公主梁昭月入宫面圣,景帝本不耐烦看她,怕她在这关键时刻求情,他也为难。

  可梁昭月入宫之后,并没有提起女儿的事情,反而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年幼时候的一件事。

  她拿出一块存放多少年的背布,唤起景帝不少回忆。

  梁昭月和景帝一母同胞,二人相差约有二十岁,景帝最大的孩子只比梁昭月小一些,她出生时体弱多病,太医常说她恐怕难以活到长大,景帝却不信邪,在民间寻医问药,护她周全。梁昭月从小泡在药罐子里,五六岁时还长的像是三四岁孩童,她怕苦,每次喝药都要偷跑。

  景帝便拿出一块背布,哄她喝药,喝了药就把她放在背上,用一块布紧紧包着,把妹妹包在身上,带着她在宫中走来走去。

  兄妹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厚,以至于景帝登上皇位之后,把最好的都捧到妹妹面前。

  时光荏苒,这些年梁昭月确实享受到其他公主没有的待遇,景帝年长,二人的情分反倒没小时候那般亲密。

  可再心狠的人,回想起过往的快乐时光,也会有所触动。

  梁昭月并没有请求景帝免去长安郡主去和亲的事情,她只是想多给女儿添些嫁妆。

  景帝答应了她。

  但心中总是有些愧疚。

  “你与勃勃尔其人相处几日,感觉他可为长安郡主良配?”

  景帝能问出这句话,已经让秦扶清很意外了。

  长安郡主不是第一个要去北地和亲的,在她之前,已有不少宗室女子被送去北地,只是她们过的并不好,没有什么好下场,北地因为她们身份不高,借故说北明轻视他们,接二连三地寻事发起战争。

  边关三天两头闹打仗,这些北地荒民抢完城池就跑,让景帝头疼不已。

  所以这次才会让长安郡主前往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