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说服景帝

  景帝这人的好心情全写在脸上,喜欢一个人则如沐春风,不喜一个人便如雷霆万击,这点从他对他那些儿子的方式就能看出来。

  景帝的众多皇子,每一个都不算差,爱则欲其生,以至于每个都以为自己能坐上那个位置,从没想过景帝会不愿意放手。

  秦扶清对景帝还处于观察的阶段,算不上了解。但只要他的底色是真诚的,一般领导都吃这套。

  果不其然,景帝对他算是关爱有加了,从他的家庭问到他的婚事,聊的兴起时,直接下旨赐他宅院和良田千亩,御赐的状元牌坊等他回去时就能看见,这些待遇放在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为什么说放现在很不错,因为以前的状元待遇更好。

  奈何北明国库亏空已成事实,身为皇帝再怎么有威严,他也没能力改变国库空空的凄惨情况。

  三月份燕京大雨,百姓受灾严重,当时应该由户部拨款赈灾,但在朝堂之上,户部公然表示拿不出这个钱来。

  北明战事四起,各个地方都要钱,国库早已经被掏空了,更别说景帝沉迷道法之后,花费大几十万两修建青宫,如今正在大兴土木,动不动就因为缺钱暂时搁置建筑,被景帝问责。

  户部尚书表示委屈,户部是管钱的,又不是造钱的,每年朝廷财政收入就那些,近些年来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增加,能收上来的税就更少了,但花销却变多了。

  官员俸禄,陛下修宫殿,赈灾,军饷……哪一样不要钱呢?

  景帝气的要砍人,户部尚书躺平任他要自己的命,总而言之,国库已经榨不出油水来了,而开销还在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往外淌。

  后来京城赈灾,是五皇子发动城中权贵自发出钱出力解决的。

  五皇子在户部任职,本来只是个闲差,到他手里却折腾成大忙人,又是搞钱赈灾,又是搞钱给景帝修道观,要不是他有这么多本事,估计也没法华丽转变身份。

  毕竟他以前可是众所周知的大皇子一派。

  景帝缺钱,而且是很缺,越州的税收占朝廷财政很大一部分,却因为倭奴侵袭,越州混乱,税收不上来,百姓沦为山匪,眼看着就要闹起义了,越州乱成一团麻,北地异族又要搞事,要么打仗要么赔款,打仗比赔款还要烧钱,为了少赔款,景帝不得已想出和亲的馊主意,而且是用自己的亲侄女来和亲。

  说景帝糊涂吧,其实他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有迹可循。

  派素之问去越州,是想稳定越州,稳定收入,和亲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稳住勃勃尔,免得再起战事,雪上加霜。

  现在的北明就像是一架失控的、破破烂烂的马车,前方就是悬崖,景帝这个车夫就算有倾天之势,也无法逆转回头,只能尽量减缓颓势。

  他之所以看重秦扶清,其实是看上秦扶清写在那篇策论里的生钱之法。

  秦扶清把北明的问题看得太透彻了,北明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行多年以后,机器零件老化,需求不一样了,还在用老一套的标准运行。

  说通俗一点,就是蛋糕不够大。一开始国家破后而立,有上升空间,地主阶层没有固化,人还没有彻底腐朽,好像都有分到蛋糕吃的机会。

  但现在经过几百年发展,蛋糕还是那么大气,分蛋糕的人却变多了,世家就如同争抢营养的参天大树,地主就是地里生长的顽疾固草,任何封建王朝都是,时间久了,土地兼并,世家割据,不仅伤害百姓,也伤害着皇帝的利益。

  明明外面战乱不断,内里却依旧争吵不休,站在旁观者角度来看,朝廷里这些人都挺蠢的,为什么不能握手言和,齐心协力抵御外敌,再来说内部矛盾。

  但站在世家和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们一旦现在退缩,都不等异族打到家门口,可能就被皇权挤压殆尽了。

  根本矛盾短时间内根本没法解决,秦扶清比谁都清楚,阶级问题就如同化粪池,他想要现在解决,无异于三岁小儿持炮炸粪池,等着屎上淋头。

  既然根本矛盾没法得到解决,秦扶清就只能想法子发展自己,先解决表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