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纳岛的草惊蛇 作品

第653章 朕心无惧(第2页)

“八哥,我们可是皇上的兄弟呀,你不可带头如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帮助皇上治理好...”

“好了,老十三,这话你自己信吗?”还没等胤祥说完,胤禩就打断了胤祥的话,“兄弟?呵呵,现在想起来是兄弟了?皇上是如何对待老九的?如何对待老十的?又是如何对待老十四的?现在又搞出了什么新政,看着吧,他最终的结局就是众叛亲离。”

“八哥,请你慎言!皇上如果众叛亲离,对大清有什么好处?你还能当这个亲王?”胤祥愤怒了。

“呵呵,这个亲王,我早就不想当了。”胤禩站起身,淡淡地说了一句,转身走了。

胤祥看着胤禩的背影,又低头看着手上的这些折子,他忧心忡忡起来。

胤祥觉得,皇上的新政会引起滔天巨浪。

胤祥明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说白了是让当官的,有功名的人也纳税,甚至多纳税。但是自从科举制度出现之后,自古有了功名的人,也就是考中举人的那些人是有特权的。可以不纳税,不服徭役。本来有了功名的人都是有钱有势的,他们再不给国家纳税,国家能有钱么?到了本朝,问题则更加严重了。皇上如此做也是迫不得已。

在大清,满洲统治者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对待汉人,明面上是优待的,至少得说读书人是上等人,所以对待有功名的汉人,往往在这种小小不言的方面更加放纵。这就让大清的基层读书人心里有优越感。不过当时还有几种当官途径,比如说旗人,包括汉军旗蒙军旗,他们可以去国子监学习,这帮人叫监生。甚至还有公开买卖功名官职的。这批科举入仕汉人是这种制度最坚定的扞卫者。民间有钱人多了,他们通过各种办法搞个功名,以此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