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泌的故事
《风萧萧易水寒》
开元十六年的长安城,春意正浓。七岁的李泌站在大明宫外,小手紧攥着一卷《春秋》,眼睛却不住地往宫门内张望。他身着青布衣衫,虽不华贵却整洁得体,衬得那张稚嫩的小脸愈发清秀。
"小郎君莫怕,"领路的内侍弯下腰,笑眯眯地说,"圣人最是喜爱聪慧的孩子。"
李泌仰起脸,眼中闪烁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我不怕。只是不知圣人为何要召见我一个孩童。"
内侍笑而不答,牵着他的手穿过重重宫门。李泌目不斜视,却在心中默记着路径——左转过了含元殿,右转绕过太液池,这皇宫的布局竟与他读过的《两京记》分毫不差。
终于,他们在一座精巧的亭子前停下。亭中坐着一位身着黄袍的中年男子,正与一位白须老者对弈。李泌知道,那便是当今天子玄宗皇帝。
"陛下,神童李泌带到。"内侍恭敬地禀报。
玄宗抬起头,目光如炬地打量着眼前这个不及他案桌高的孩子:"听说你能背诵《春秋》全文?"
"回陛下,小子不敢说能背全文,但通读过三遍。"李泌不卑不亢地回答。
玄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指了指棋盘:"可懂此道?"
李泌点头:"略知一二。"
"来,与朕下一局。"玄宗饶有兴趣地让出位置。
李泌踮起脚尖,认真审视棋局。白须老者的黑子已呈败势,但他不慌不忙,执白落下一子。玄宗眉毛一挑,随即应了一手。两人你来我往,竟下了半个时辰。
最终,玄宗抚掌大笑:"妙哉!七岁孩童竟能下出如此棋局!张说,你看此子如何?"
那白须老者——当朝宰相张说捋须笑道:"此子聪慧非常,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玄宗满意地点头:"李泌,可愿入宫与诸皇子一同读书?"
李泌退后一步,郑重行礼:"小子愿为陛下效力,但请允许我每日归家侍奉母亲。"
就这样,年幼的李泌以"神童"之名出入宫禁,与太子李亨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他还不明白,这段缘分将如何影响他的一生。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烽火席卷中原。四十三岁的李泌已在嵩山隐居多年,每日与道经为伴,不问世事。
这日清晨,他正在草庐前煮茶,忽听山下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多时,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在侍卫簇拥下出现在山径上。李泌手中的茶勺"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来人竟是太子李亨,如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山人李泌,参见殿下。"李泌深深一揖。
李亨快步上前扶起他:"先生不必多礼!如今国难当头,亨特来请先生出山相助!"
李泌看着这位昔日同窗,发现他眼角已爬上细纹,鬓边也有了白发。战乱让这位养尊处优的太子憔悴了许多。
"殿下,贫道闲云野鹤,恐怕..."
不等他说完,李亨突然双膝跪地:"先生!当年父皇曾言'此子必成大器',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先生忍心坐视不理吗?"
山风呜咽,卷起李亨的衣袍。李泌望着远处烽烟,想起长安城中那些熟悉的街巷,太液池边的垂柳,还有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长叹一声,扶起李亨:"殿下请起。山人愿效犬马之劳。"
至德元年,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李泌以白衣身份参与军国大事,日夜筹划平叛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