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446章 。严嵩坏人
我恭敬地向大师行了一礼,然后迫不及待地抛出问题:“大师,严嵩在民间的形象多是大奸臣,可我觉得历史人物似乎不该如此简单定义,您能给我讲讲真实的严嵩吗?”
大师微笑着示意我坐下,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你能有这样的思考很好。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严嵩这个人物确实复杂,不能仅依据民间演绎来评判。我们不妨从他的早年经历说起。你知道严嵩25岁就中了弘治十八年的二甲进士,还入选了翰林院庶吉士,可后来却因病归乡调养了十年,这段经历民间传说是他不满腐败辞官,你怎么看?”
我思索片刻后回答:“我觉得民间说法可能有夸大其道德层面的考量,毕竟历史往往容易被理想化。”
大师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从史实来看,明代翰林官的月俸仅5石米,换算到现在大概750斤,这点俸禄根本不够支撑京官在京城的开销。而且严嵩在隐居期间创作了《钤山堂集》,诗中‘岂曰忘世荣,守道固所钦’就反映出他只是处于政治蛰伏状态,并非真的想远离仕途。再看时间线,正德年间刘瑾专权,从1506 - 1510年,这刚好是他隐居的时期,避祸的成分远大于道德坚守。”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他后来1516年复出,这背后又有什么政治背景呢?”
大师喝了口茶,缓缓说道:“严嵩复出时已经37岁了,他选择这个时机,是因为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的政治局势。杨廷和集团主导新政,急需新生代官员注入活力;同时,他的江西同乡费宏时任礼部尚书,对他有所提携;再者,正德皇帝怠政,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严嵩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