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高丽女王
………………
三日后,高丽王金熙泰驾崩。
按照遗诏,大公主金智贤于王城登基,成为高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登基大典当日,金智贤身着王袍,站在王宫最高处,望着下方跪拜的臣民,又看向站在人群前列的赵煜,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她转身,对众臣朗声道:“传我王令,即日起,高丽与大乾结盟,共讨扶桑!血债,必须血偿!”
赵煜望着那位新晋的高丽女王,眼中露出赞许。
而金智贤迎上他的目光,微微颔首,眼底深处,藏着一丝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温柔。
金智贤的王令如一道惊雷,瞬间响彻整个高丽国。
自从跟着扶桑合作,扶桑人只把高丽人看成奴仆,这使得高丽军民本就积满悲愤,此刻新王登高一呼,那句血债必须血偿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怒火。
王令所至之处,原本或犹豫观望、或被扶桑胁迫的将领士卒,纷纷斩杀城中扶桑监军,扯起反旗。
那些曾被扶桑兵欺压的百姓,也自发拿起锄头镰刀,围堵落单的扶桑兵。
一时间,高丽境内烽火四起,扶桑人所到之处,皆是喊杀之声。
驻守各地的扶桑将领见状大惊,连忙收缩兵力。
松平次郎在阳德城更是被怒火中烧的高丽军民围得水泄不通,若非手下尚有精锐士兵拼死抵抗,早已性命不保。
他一面急令各城扶桑军龟缩固守,一面八百里加急向扶桑本土求援,言辞恳切地诉说高丽局势逆转。
请求大本营速发援兵,务必以雷霆之势荡平高丽,否则在高丽的这三十万扶桑大军恐有覆灭之危。
与此同时,赵煜与李在明已返回沙尖子城。
赵煜的五万御林军跟着李在明的五万大军会合,十万大军整顿待发。
军中大帐内,赵煜铺开地图,指尖点在水丰城的位置:“李将军,你和南田云一共事多日,也在水丰城待过,说说你的看法!”
李在明点头道:“南田云一此人,极为谨慎,水丰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在此经营多日,布防严密。”
“而且水丰城扼守水陆要道,是距离大乾最近的边关城市,所以南田云一必然死守。”
“死守?”赵煜嘴角勾起一抹冷冽,“他守得住才行。”
“李将军,你麾下将士还有多少在水丰城?”
“没了!”李在明摇了摇头:“王令一出,原本我的那些手下也要举兵而起,没想到那南田云一早有防范,关闭了内城城门,我的人根本就进不去。”
“现在南田云一守城不出,估计是在等待援军了。”
“我们必须要在扶桑援军到来之前,把高丽境内的所有扶桑鬼子给灭了才行。”赵煜眉头微皱,仔细地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城市。
这几个城市,全都被扶桑人把守,部分高丽百姓和士兵,也都被赶了出来。
现在这些扶桑鬼子就是据守这几个城市,等着大本营来援军,然后内外夹击,好把高丽国彻底征服。
不过赵煜不会让这些扶桑鬼子得逞,必须要尽快攻下这几个城池才行。
“走,先把城围了再说!”
赵煜决定先围城,不能让南田云一有机会逃走。
很快,浩浩荡荡的十多万大军,来到水丰城下,把水丰城给围了起来。
而在另一边,寥城的熊阔海接到赵煜的命令后,更是雷厉风行。
辽东军本就对扶桑兵在大乾境内的胡作非为深恶痛绝,如今有了明确指令,顿时如猛虎下山。
熊阔海亲率三万辽东铁骑,兵分多路,对大乾与高丽边境附近所有扶桑兵据点展开清剿。
这些扶桑兵原本还想着凭借据点负隅顽抗,甚至妄图袭扰大乾城镇,可在辽东军的铁蹄与火器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
坚固的营寨被开花弹轰开缺口,负隅顽抗的扶桑武士被铁骑踏成肉泥。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扶桑兵,此刻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一个个抱头鼠窜,却逃不过辽东军的追击。
“杀!一个不留!”
熊阔海手持长柄大刀,身先士卒,每一刀劈出都带着凛冽的风声,将试图反抗的扶桑兵斩为两段。
这是辽东军复仇的怒火,这是辽东军洗刷身上耻辱的机会!
几乎每一个辽东军士兵,全都铆足了劲,不要命一般跟着扶桑兵厮杀。
短短数日之内,大乾境内的扶桑据点被连根拔起。
残存的扶桑兵如同丧家之犬,要么被斩杀,要么慌不择路地逃向高丽境内的扶桑固守之城,却又因高丽境内的反扶桑浪潮,处处碰壁,死伤惨重。
一时间,曾经不可一世的扶桑军队,在大乾与高丽的联手打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南田云一在水丰城如坐针毡,松平次郎在阳德城焦头烂额,其余各城扶桑守军亦是惶惶不可终日。
战争的天平,已悄然向高丽和大乾的军队倾斜。
赵煜望着水丰城的方向,眼神深邃,之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发起攻击,是因为这水丰城是高丽的城池,城内还有高丽百姓!
如果强攻的话,虽然也能攻下水丰城,但是城池肯定会遭受重创,百姓也会遭殃!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南田云一给骗出来,然后进行偷袭,这样就不会破坏城池,让百姓遭殃了。
不过南田云一十分谨慎,要想把他给骗出来,根本就不容易。
此时的赵煜想到了岗村宁次,现在只能利用岗村宁次的身份,想办法骗出南田云一出城,在进行歼灭了。
“传令下去,全军拔营,向东南方向移动。”
赵煜在思虑再三之后,下达了命令!
“世子,这……”胡彪面露不解,“水丰城刚围了两日,此刻撤兵,岂不是前功尽弃?”
赵煜抬眼,眼底藏着一丝深意:“服从命令,先撤离这里。”
“赵世子,你为何突然要下达撤兵的命令呢?”
这时,李在明急匆匆走进大帐,不满地对着赵煜质问道!
赵煜凑到李在明耳边,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当李在明知道,赵煜完全是为了高丽城池,为了高丽百姓着想的时候,眼中闪烁着感激。
“好,一切听从赵世子调遣!”李在明这个高丽大将,也对赵煜佩服不已!
军令如山,十多万大军很快拔营起寨,旗帜鲜明地朝着东南方向开拔,连营寨的痕迹都刻意保留得潦草,仿佛走得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