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微尘 作品

第272章 河婆索命3(第2页)

“不全是!看这色泽,应该是砷铜矿。我猜想,当时的矿工们肯定发现了什么,才被灭口。”

又一道闪电劈下,照亮了洞壁深处的景象。

唐泽仁的呼吸为之一窒,那里堆着几十个陶瓮,每个瓮口都封着已经霉变的红布。

他小心揭开最近的一个,里面赫然是具蜷缩的婴儿骸骨,天灵盖上钉着枚铜钱!

这时一个老猎人瘫坐在地说:

“造孽啊!老辈人说的河婆祭……原来是真的。”

唐泽仁突然明白了什么,快步返回主矿道。在岔路口处,他发现地面有新鲜的水痕,顺着痕迹来到个不起眼的缝隙前。

扒开杂草,一道暗河正悄无声息地流向鬼哭涧。河床上的泥沙泛着金属光泽,水里漂着无数蓝螺的卵!

唐泽仁长舒一口气说:

“我懂了!当年矿工偷偷用童男童女祭祀,求矿产丰饶。砷铜化合物渗入地下水形成暗河,而鬼哭涧的蓝田螺就是从这条暗河流过去的,……”

他的声音在矿洞里回荡,众人赶忙问道:

“那河婆呢?”

唐泽仁指向那几具扭头的骸骨说道:

“是中毒死的矿工家属!她们发现真相后也被灭口,尸体就扔在上游。经年累月,骸骨里的毒素被蓝螺吸收……”

说着突然弯腰,从暗河边捞起个东西,那是半截锈蚀的脚镣,还连着块残缺的腰牌。

火把凑近,腰牌上赫然刻着“道光官矿”四个字,背面是幅简陋的地图。

唐泽仁的手指顺着地图上的红线移动,最终停在某个标记处说:

“这里应该还有条支流……”

雨过天晴,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鬼哭涧时,唐泽仁站在溪心石上,看着手里刚挖出来的东西。

那是块刻满符咒的青石碑,碑文记载着道光年间官府为镇压“矿瘟”做的法事。

碑底压着个铜匣,里面装着已经发黑的银针和几包蓝色粉末。

唐泽仁捻着粉末自语道:

“早在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就提过的‘蓝泪散’,古人早就知道砷铜矿石能入药。

而发生在青溪镇所有的一切传说,都是有人为了达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故意制造出来吓唬人的。”

回村的路上,唐泽仁望着云雾缭绕的青溪岭,突然想起《黄帝内经》里的话: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百年前的矿难化作传说,传说又成了破解人们心中谜团的线索。

这天人相应的玄机,不正暗合医道至理么?

当夜,唐泽仁用古法炮制从矿洞带回的蓝泪石。

药锅里的液体由靛蓝转为清透时,唐泽仁用银匙舀起一勺,对着油灯细看。

液体在匙中微微晃动,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山涧晨露。

他轻轻嗅了嗅,那股刺鼻的铜腥味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雪松的清冽气息。

唐泽仁将药液倒入早已准备好的鸡血藤粉末中。

两者相遇的瞬间,腾起一缕青烟,烟雾中隐约现出螺旋状的纹路,与蓝田螺壳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陈老伯站在药炉旁,眼睛瞪得老大问道:

“小唐大夫,这、这是要……”

唐泽仁用药杵缓缓研磨药泥,笑了笑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砷毒入骨,非金石之药不能解。这蓝泪石经百年雨水冲刷,毒性已化,反成良药。”

唐泽仁将药泥分成七份,每份掺入不同比例的甘草霜。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七只青瓷碗在案上一字排开,碗中药液呈现出从深蓝到无色的渐变。

院子里摆着个粗陶碗,碗中盛满清水,水底沉着几枚蓝螺壳。最奇的是,这些原本妖艳的螺壳,此刻竟褪成了普通的灰白色。

唐泽仁用收集到的无根水与药液混合,水面顿时浮现细密的气泡,气泡破裂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像是某种无形的枷锁正在断裂。

唐泽仁将混合后的药液装好说道:

“这些足够水生和小兰用了!”

晨光中,他望向远处雾气缭绕的青溪岭。

几百年前的矿难,化作传说害人;几百年后的今天,又借他之手解毒救人。

这天人相应的玄机,令他忽然想起师父临终时说的话:

“医者如渡船,载得动万千因果。”

三日后,当唐泽仁从县档案馆回来,从很多资料中推测出当年官矿封禁的真相。

由于那砷铜矿脉深处,还伴生着罕见的“碧血石”,可治“癫狂失心”之症。当时的县令为独占宝矿,不惜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