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青溪镇(第3页)
“现在还有病需要还用这个?”
老人看他的谈吐和捣药的动作,就知道是个内行,心里也有了几分亲近,说道:
“这里的人得绣球风的多,这玩意儿以毒攻毒,比你们城里那些激素药膏管用。”
唐泽仁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绣球风是古代医书的一种病名,现在的人把这种病叫“阴囊湿疹”。这种病他也接触过不少,但没有特别固定的方剂。
他一直都是按照湿热下注来治疗的,一般疗程都很长,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缠的病。
看老人的意思,这病在当地显然很常见,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您治这个多久了?”
老人对他也没有防范,从柜台下摸出个陶罐,掀开盖子,里头是黑漆漆的药膏,回道:
“我们家治这种病有一百多年了。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方子,断肠草配鬼箭羽、狼毒,用茶油调成药膏。……”
唐泽仁接过陶罐很仔细的闻了闻,刺鼻的腥苦里藏着缕奇异的焦香,看起来就是专门治疗这种病的外用药。
又用指甲弄出一点,再手上捻了捻,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问道:
“是不是还有金线吊葫芦?”
老人表情突然一怔,显得有些惊讶地问道:
“你也知道这个药方?”
唐泽仁停下手中的动作,也没有丝毫隐瞒的说:
“看过很多医书,这个治疗绣球风的方子在《滇南本草》里提过,我也配过类似的药膏,效果不是很好。
不过金线吊葫芦该用根茎,您这掺了叶脉,是今年采早了吧!”
老人给他竖了个大拇哥,用很赞许的语气说:
“眼力不错!不过并不影响药效,山里野生药材劲大,如果都用根茎成本太高!
山里湿气重,十个汉子八个要生绣球风。你们城里大夫做的药膏太温和,治标不治本。
我这‘青龙膏’,三天见效,就是用量过了也会溃烂,加一些叶脉也是为了缓和一下药性。”
唐泽仁正要接话,突然发现老人右手小指缺了半截。老人顺着他的目光晃了晃残指,看着石臼中的药粉解释道:
“年轻时为了改良这个祖传秘方试药试的,我学医不精,但还很爱捣鼓各种药材。
这味断肠草要取立冬后第一场霜打过的才够劲,我那年心急,用了霜前的又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给切了。
其实除了用祖传秘方治这个绣球风,很多病我都没太大把握。但是这里又没有其他大夫,大家有病都来找我。”
唐泽仁看着老人屋里屋外到处都是那些形状怪异的药材,有的像扭曲的树根,有的布满瘤状突起。
有很多都是在药典上见过,却从未亲手处理过的品种。他忽然想起以前师父说的话:
“真正的医术,都在民间那些土得掉渣的瓦罐里。”
他突然很认真地问:
“我能和您学一下这个药膏的配制方法吗?”
老人也郑重地反问道:
“真的想学?”
唐泽仁重重的点了点头。
老人看了他十几秒说:
“我看你懂得挺多的,应该水平也不会低。这个方子也就在我们这里能用,如果是其他地方同样的绣球风就以不一定了。
我们这儿的男人得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水土问题。山里的泉水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喝久了就在皮下结毒,非得用断肠草以毒攻毒不可。”
唐泽仁心头不由一震,这种因地制宜的治法,是任何医典上都不会记载的智慧。过了一会儿很自信地说:
“有很多秘方,刚开始都是给特定人群使用的,但通过改良慢慢变成了适用大众的传世方剂!”
老人也很豁达,似乎并没有将这个祖传秘方当作宝贝,看唐泽仁也是个值得托付的人,稍一犹豫说道:
“我们祖传的这个‘青龙膏’的制作方法我可以教你,但你也得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