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东学西渐(第2页)
唐泽仁没有说话,只是回复了黛安妮一个笑脸。
《疫病预防与治疗三法》英文版在美国亚马逊上线后,迅速冲进医学类畅销榜前三。
纽约时报健康专栏刊登了长篇书评——《东方古老智慧的现代救赎》,详细介绍了泽生堂团队在疫情期间的治疗成果。
社交媒体上,不少美国网友晒出自已按照书中的方法自行购买成药后的效果,中医抗疫的标签一度登上推特最热话题榜首。
晚上回到家,邢娜兴奋地和唐泽仁说:
“我们新药还没通过fdA的认证呢,订单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现在江东工厂又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准备接受美国订单的暴增。”
唐泽仁知道两个月前,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订单需求,已经增加了两条专门的生产线。
现在再增加两条,会极大挤压其他药品的产能,想着在中国这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专家更热衷于疫苗开发与研究。
欧洲在这方面投入很少,而现在全世界最大的疫苗厂家也在美国,也是第一个开发出疫苗的厂家。
所以他突然觉得,这场瘟疫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在中国受冷遇的事也许在美国也很快会重演,很冷静地说:
“不着急,先看看情况再说!”
邢娜有些不理解的问道:
“我们的新药申请已经递交三个月了,按照特殊时期新药的审批速度,最多再有两个月就能正式上市,到时候再调整可就来不及了。”
唐泽仁看着邢娜很认真地问道:
“你忘了我们为什么在中国反而没有欧洲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了,这个原因在美国更突出。”
邢娜马上知道唐泽仁的意思,就像她和人合作的检测试剂公司,这些疫苗公司也一样有一些特定的关系。
而这些关系的能量可不是他们能够对抗的,点了点头不再坚持,看床头柜上放着的那个邀请函问道:
“你还去美国吗?”
唐泽仁翻看了一下这个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邀请函,对方希望他能去做一场关于中医防疫的学术报告。
他放下信件,微微摇头说:
“不去了,夏虫不可语冰!”
以前唐泽仁非常热衷于宣传中医,只要有去国外讲学或者治病的事总是非常热情。
可是自从泽生堂的研究成果没被陈院士认可,在中国受到冷遇后,唐泽仁变得沉默了很多,邢娜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不是推广中医的好机会吗?”
唐泽仁看着天花板,若有所思地说:
“在中国都不能被认可,何必上赶着让外国人认可呢。你知道《伤寒论》怎么传下来的吗?
是张仲景家族死于瘟疫后,他发愤写成的。他老先生当年写这本书时,可曾想过要跟罗马皇帝解释药性?
从《黄帝内经》到《温病条辨》,中医的传承从来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人间烟火处。”
邢娜发现唐泽仁现在思想境界与以前不在一个层次上,自已也完全跟不上这种转变,也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
既然他说不用提前准备,那就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将自已已经变形的丰满的身体放在唐泽仁的胸膛上很温柔的说:
“我前两天回来的早,正好碰上马芳和柳影带着女儿在小区里晒太阳,聊了聊才知道马芳是来看望柳影和她女儿的。
柳影说她住在这边已经快两个月了,我还真不知道她就住在咱附近。”
唐泽仁当然知道柳影什么时候来的。从马芳帮助他将书出版了,柳影就计划着在唐泽仁的附近买房。
一是为了躲避狗仔队的骚扰,中都显然要比北京安全很多。
二是觉得高龄产妇生出的孩子毛病多,住在唐泽仁旁边她也放心。
另一个原因也就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了。
唐泽仁抚摸着邢娜依然挺翘的臀部,漫不经心地说:
“她现在已经彻底退出娱乐圈了,但是那些狗仔队还是对她挺感兴趣的。
再加上生意上的两个主要合作伙伴,猛子和你都在中都,在这边也方便一些吧。”
邢娜也知道马芳和柳影投资了好几家公司,也并不是只有她们这两家,稍显疑惑地看着他问道:
“你倒是挺清楚的,你早就知道了?”
唐泽仁也没隐瞒,很痛快地承认道:
“她一来没几天孩子就闹病了,让我过去给看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