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青淮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 殡天(第3页)

他满意地笑了笑,亲了下她泛白的嘴唇:“在这儿好好歇着,我忙完了来找你。”

……

大行皇帝去得突然,一时半会儿倒没人注意绍桢直接住进乾清宫的事。她一边安抚幸姐,一边留神着前头传来的消息。

内宫事宜有淑妃和密妃共同操持,没出什么乱子,至于前廷,遗诏在大行皇帝生前清醒那几日便拟好了,保管遗诏的张阁老当着一干重臣的面宣读完毕,太子谨遵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继承大统,如今该改口称嗣皇帝。

都察院的堂官不知搭错了哪根筋,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声言及大行皇帝骤然晏驾,暗指当中另有蹊跷。五军都督府竟然也有人附和。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当场廷杖二十棍,下诏狱审讯。嗣皇帝命人严查同党,没一个阁老吱声。

处理这些人没花多少功夫,繁琐的是内阁和礼部共同商议大丧礼流程。虽然都有前例,但是大行皇帝在位二十八年,前一场皇帝丧礼过去这么久,各种礼仪总得再议,也要表示嗣皇帝的至孝之心。

眼下只议出了宫中和在京官员的礼数。宫中闻丧始哭临三日,朝夕哭临三日,自嗣皇帝以下服斩衰二十七月,服内停音乐嫁娶,祭祀停百日。在京文武官员也是大致礼数,不过服衰服二十七日,音乐祭祀停一月。京城各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还有各中细节,在何处哭临,具体用什么丧服……等等。

绍桢在乾清宫东暖阁也渐渐忙起来。嗣皇帝打发人请她去坤宁宫查看,各处摆设陈放可有要调整的。自孝端皇后薨逝,坤宁宫已有十年未住过人,即使三不五时地有人打扫,总也有不妥之处。

此举透露出张妃入主中宫的迹象,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人精,自然能领悟到这层意思,宫人们趋奉之心更甚。乾清宫里几个管事的姑姑、太监不敢擅专,遇到拿不准的都来请示,白幔怎么挂,香案怎么摆,在哪里招待进京哭临的藩王宗亲……极为琐碎。

嗣皇帝则直到子时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