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鸟 作品
第281章 能净化海水吗?(第2页)
\"第一步,取样。\"吕涛提着桶走到岛屿东侧的礁石滩。
八月的大潮刚退,岩石凹陷处积着清澈的海水。
他小心避开那些带着尖锐贝壳的礁石,像采集圣水般舀了半桶。
回到水塘边,吕涛从塘里挖出三株最健壮的水葫芦,根系上还挂着净化雨水形成的生物膜。他把其中一株放进盛海水的塑料桶,另一株放进兑了三分之一海水的混合水桶,最后一株留在原来的雨水塘作为对照。
\"202x年x月15日,实验开始。\"
吕涛在笔记本上工整记录,\"水温28c,盐度...\"
他顿了顿,翻出本《海洋观测手册》对照折射仪读数,\"纯海水组盐度32‰,混合组11‰,对照组0‰。\"
第二天清晨,吕涛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冲出水塘。
实验组的水葫芦竟然还活着!
虽然叶片边缘有些发黄,但植株依然挺立。
他迫不及待地测量各项参数:\"海水组溶解氧下降0.3g\l,ph值升至8.1...\"
第三天,奇迹还在延续。
海水桶里的水葫芦虽然长势不如对照组,但仍然翠绿。
水桶里的水也明显清澈了一些。
他更加激动。
海水中不仅有盐分,还有很多铁、铝、镁等矿物质和有毒物质。
人体无法直接饮用。
所以,水葫芦不仅仅要净化盐分,还要净化有害有毒物资。
吕涛用手指蘸了点尝,立刻\"呸\"地吐出来——还是咸的,但似乎没那么涩了。
应该是有效果的。
\"难道真能成?\"吕涛激动地给每株水葫芦拍了照片,又画了生长状态示意图。
当晚的卫星电话汇报中,他破天荒地没提任何补给需求,只要了本《植物生理学》和更精密的水质检测试纸。
转折出现在第五天。
吕涛发现海水组的水葫芦开始大面积黄叶,原本饱满的叶柄出现褶皱。
他赶紧测量桶内盐度,惊愕地发现不降反升——从32‰升到了35‰!
\"这不科学...\"吕涛连夜查阅刚到货的书籍。
却没有任何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