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鸟 作品

第233章 赵教授要研究海水稻?(第3页)

赵爱国叹了口气:\"营养价值再高,卖这么贵也失去了粮食的本意。大米终究是老百姓的主食,不是奢侈品。\"

\"对了,\"赵爱国突然想起什么,\"上次我让办公室给丰收农场发的邀请函,李旭回复了吗?\"

小林表情一滞:\"这个......秘书处说,丰收农场那边回复说李教授近期行程太满,暂时抽不开身......\"

\"唉,也是,他隔三差五研究出来新品种,不忙才怪。\"赵爱国摇摇头,却没有生气的意思。

他站起身,走到温室角落的水稻试验田边。

翠绿的秧苗在营养液中轻轻摇曳,这是他们之前做杂交实验的副产品。

\"赵老师,您下一个项目准备研究什么?\"小林好奇地问。

赵爱国凝视着那些秧苗,缓缓道:\"水稻。\"

\"水稻?\"小林有些意外,\"可是丰收农场已经......\"

\"已经做出了顶级口感的大米?\"赵爱国转过头,目光炯炯,\"小林啊,你觉得粮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口感吗?\"

小林一时语塞。

赵爱国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画了个简单的图表:\"龙国有14亿人口,每年消耗大米约1.4亿吨。而我们的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粮食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20%。\"

他的笔尖重重地点在\"20%\"这个数字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国际局势有变,两成老百姓的饭碗就会受到威胁!\"

小林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所以,\"赵爱国放下笔,\"我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是海水稻——一种能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高产水稻。\"

\"海水稻?\"小林瞪大眼睛,\"就像袁老当年研究的那个?\"

\"比那个更进一步。\"赵爱国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看不见的远方,\"龙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1.5亿亩具有开发潜力。如果能让这些'废地'长出粮食......\"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不追求多好的口感,只要亩产能达到普通水稻的八成,那就是增加上亿吨的粮食产量!这才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