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移植稻苗(第2页)

李旭不慌不忙地打开投影仪,放出秧苗的照片:\"这是我培育的耐盐碱秧苗,已经在实验室验证过……\"

\"实验室?\"七大爷嗤之以鼻,\"实验室里的苗子娇贵着呢!真种到'白毛地'里,三天就得变成咸菜!\"

李宝全眼看要吵起来,赶紧打圆场:\"这样,咱们投票表决。同意出租的举手。\"

七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李旭带来的合同——租金足够村里发很多福利。

最终,七票赞成,一票反对。

签完合同,李旭立刻带人勘察地形。

这片盐碱荒地位于村东低洼处,约十二亩,呈不规则多边形。

站在地头望去,龟裂的灰白色地表像一张干枯的老脸,零星几丛碱蓬和柽柳是唯一的绿色,显得格外刺眼。

\"ph值9.3,盐度0.86%,\"

技术员小周看着检测仪直咂舌,\"这哪是土壤,简直是盐水泡过的沙子。\"

李旭蹲下身,抓起一把土。

颗粒粗糙,散发着苦涩的咸腥味。

指甲划过的痕迹里,隐约可见白色盐晶闪烁。

这样的土地,普通作物种下去不出三天就会因渗透失衡而\"烧根\"死亡。

“老板,要改造吗?”小周询问。

李旭摇头:“当然不需要改造。”

他就是租的重度盐碱地,以便测试水稻新品种。

如果改造的话,

他的心思岂不是白费了。

\"按计划进行移植。\"李旭拍拍手上的土。

盐碱地不需要改造。

但是一些必要的修整还是需要的。

比如平整土地,挖沟浇水。

五台小型挖掘机同时开工,沿着地块边缘挖出深一米、宽半米的沟渠。

挖出的土堆在中央,像座小坟包。

村民们围在田埂上看热闹,七大爷的冷笑声老远就能听见:\"瞎折腾!当年公社用推土机都没治好这地!\"

第二天,李旭让人铺设了滴灌系统——黑色塑料管像血管一样遍布田间,每株秧苗位置都预留了滴头。

\"这是种地还是搞科研?\"

围观的村民窃窃私语。

很多人种了一辈子田,都没见过这阵仗。

移植当天,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