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树 作品

第143章 莫怕(第2页)

贾川琢磨了一下措辞又说:

“佛道两教一直是中原人信奉的,至于为何会信他们可能想不明白,做出道士与和尚同时失踪的假象,又是在年根上,村民若是生出敬畏之心,躲得远远的,他们才可方便动手,但他们很快发现只晚上挖不行,那些箱子着实藏得不太好找……”

张政开口道:“太祖皇帝在洪武元年便封龙虎山正一派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真人’,赐银印秩视二品,但废除‘天师’之名,并设‘道录司’隶属礼部,管理道教事务,比如祈雨、禳灾,到了太宗皇帝……封武当山为‘大岳’,更是在山顶修建了金顶、紫霄宫……这些足以让世人觉着朝廷在推崇道教,实则是在削弱,道录司最高品级仅六品,且无实权,《大明律》更是对寺庙道观规矩极严,不仅禁止随意出家,更是对寺庙道观人数有限制,度牒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下来的。”

张政喝了一口茶。

贾川听得云里雾里。

“你刚刚说到细皮嫩肉,这便说明他们极有可能不是真道士,正一派,全真派大多依附于朝廷,除了入朝为官,编修《道藏》这样的书籍,部分道士因医术或者方术之能,被一些权贵养着,而民间道士,比如闾山派、净明道这些,主要是靠主持丧葬、驱邪避鬼谋生,那两个道士若是能依附权贵,怎会被部族之人抓到利用若是民间道士,又怎会细皮嫩肉”

贾川这才听明白,张政说了一大堆,就是为了佐证那两个道士并非真道士,可贾川觉着从社会地位上分辨真假欠妥,那些人进道观抓俩道士的可能不是没有,他说的细皮嫩肉,本意是想说身上无伤痕。

若是抓来强迫的,那些人怎会心慈手软可贾川还没分析到这里,刚还觉着跟张政汇报工作轻松,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张政接受……

贾川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但张政这一通说倒是让他觉着自己之前那个看似牵强的推断,多少能站住脚了,僧道同时失踪,或许就是想要造出诡异之感,让村民不敢靠近小庙。

贾川放下茶杯说道:

“那两个假道士之所以要引起村民注意,或许是因为他们并不完全相信找他们来行骗的那些人的许诺,我曾有过数个假设,可最终都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不逃走,尤其是那个装着银子的包袱被放在正殿台基上,在还不知道地窖中有什么的时候,我不可能推断出那些人是哪里人,便惯性的以为那两个假道士知道出去也是死,又或者是有亲属在某些人手中,可等我抓到了三个活口,又知道地窖中有什么后,再经过冷和静,有个推断便自行蹦出来了……”

张政接口道:

“那二人本就是两个骗子,是部族的人找到他们,与他们做了一笔交易,佯装让他们俩装作道士进庙,哄骗老和尚交出一些藏银,而后分赃……但他们二人觉着势单力薄,也察觉到那些人哪不对,可忍受不住银子的诱惑,便自作聪明的想要引起村民注意,待事成之后,至少在这村子里,那些人不敢动手,他们便有机会带着银子离开,而包袱里的银子,一开始是假道士想用来引起衙役贪念的,后来被那些部族的人继续沿用,说不定这本就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

贾川又舒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你看,所有推断都无法找到实证,正殿内有藏银之处,可究竟有多少我觉着肯定不止包袱里那些,可找谁证明都是推断,所以我说这案子没必要寻根,只要知道大概,而那地窖中的金银才是关键,只要能安稳的找到所有箱子,而后安全运送回京,这案子便可翻篇了。”

张政探究的看了看贾川,问:“没有别的可能了若只是那些部族想要如何,确实如你所说,可……”

“不会有别的可能,我先后到过现场数次,你猜怎么着前两次我竟是没有发现任何痕迹,待找到地窖,我发现他们连个土渣都没有掉落,一开始我也是想不通,怎会如此细致”